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80643|回复: 5

【文化传承】中华回族武术的保护与传承(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12 08: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微信图片_20180312080346.jpg


     中华武术,国之瑰宝。如今它已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成为世界人民所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中国穆斯林向以强健、勇武、团结和不畏强暴著称于世,他们为丰富和发展中华武术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中国回族穆斯林的武术,同其他文化一样,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中华武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传,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勇武并精于剑术。穆圣(愿主福安之)说:“谁精通武术而随便荒废,谁便是违背圣道的人。”《穆罕默德的宝剑》一书,在广大回族人民群众中早巳传播很广,并有不少模仿练习者。穆圣(愿主福安之)还曾经给勇士哈立德赐名“真主之剑”。回族人由于严格遵守穆圣(愿主福安之)的言行,因此,回族群众认为练武功自卫是“逊乃提”,即圣行。

回族武术历史朔源及沿革

     回族武术的起源和发展与回族在中华民族之林中的形成密不可分。回族武术大多源于阿拉伯的满克城(今沙特阿拉伯首都麦加),因为这一沙漠中的城市虽然以真主赐给的渗渗泉水得以存活,但要解决生活的基本需求的物资还要以骆驼队到也门、叙利亚、波斯等附近邻国经商。当遇到拦路抢劫的盗匪还需以武力对付。因此源于古来氏民族的天方武术,应需应时而生,形成了以空手的制敌术(形成天方神拳等)和“天方新月刀”枪、棍、棒等武术等。
     就在这一时期公元七世纪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出了希拉山洞,带着天启,带着彻悟和使命光扬了伊斯兰。同时东方中国唐太宗吸取了隋朝在农民起义中灭亡的历史教训,内轻徭赋税收,发展经济、商业、农业、手工、工艺,对外开放招引外商和人才,故在回回和其他伊斯兰民族中都有“唐王三千换八百”的东西文化交流。

     阿拉伯第三任海里法——奥斯曼的特使在长安大明宫觐见了唐高宗,陈述了伊斯兰文化的大义,介绍了天方国风土人情、信仰伊斯兰,使天方文化引入和融入了中国,中国文化增添了一个新品种——“中国伊斯兰文化”。从中国主体的儒、道主体文化中,从此有了伊斯兰文化,从此有了切合融入注释天方教的中国伊斯兰并从此形成了传统,本土化的正统哈乃菲伊斯兰。这样,天方武术也随着进入中国,又随着丝绸之路,设立了“提举市舶司”“以待远人通远物”商人优待其值,对具有天方武功拳法者还授以“郎将”、怀化将军、怀得将军等官职。

     伊斯兰信仰和天方武功也随着骆驼商队进入新疆戈壁,直到甘肃灵州、兰州、六盘山、肃关、古城(今日固原)后又到了长安,随通商全国都传入了天方武术,形成一派民间习武景象。直到贞元十四年(789年)交往增多阿拉伯使节来华达37次之多。来华贸易的商人也安家落户中国,在传扬了伊斯兰教的同时也就把“天方拳法”传入了中国。当时的番拳、番刀番拳功,也都在修建清真寺的同时传承坚持了伊斯兰信仰传统,形成“商人的信仰”,“商人的拳术”在穆斯林与中国各民族共同后裔中就默默地从祖辈传承了武功,形成了与中国古拳、周家拳(又称周文王十三太子拳)融合的天子拳法、太子拳法、大食拳法、星月棍、新月拳等。形成了东方武术与天方武功融合的许多祖传的在穆斯林内部默默传承的拳法武术。

     唐太宗五年(约公元851年)阿拉伯商人苏来曼在广州番坊传出的“广府拳”、“掌教拳”、“葛思爸爸拳”、“怀圣寺拳法”、“清净功法”、“泉州三贤真功”、“四贤真传”等大多流传下后又默默亲传。形仪的虎拳龙拳也被融合。到了元朝回回已以中原为家,江南入户形成集镇村落,已形成了元朝回回遍中国,各城通商,要津俱有寺,生有聚死有葬。学从习武建寺万余,富户不计其数,生灵大德天人所授严奉尊信,教遥殊域。拳传子孙俗不易得,修身事主,济世利民主持正义,扶弱抑强。

     元末以朱元璋为首的农民起义部队中,拥有一批穆斯林将领。正是依靠这些能征善战的穆斯林为骨干,朱元璋建立了明王朝,故有明初“十大回回保国”的说法。到明朝(1368—1644年)建立后,咸阳王赛典赤七世孙在奉天门奉圣旨领赏,并建南京“应天府商坊”和清真寺,又在长安重修建子午清真寺,回回传承的武功拳法那时称“应天拳”、“子午拳”,回回武术已遍及,故有“只有穷回回没有怂回回”之说,到明朝末年又得到广泛传播,此时 “八极拳”、“查拳”、“天子拳”(又称国家拳)成为中国众所周知的传统套路拳,从默默传承发展到开寺教学,传德,不再是祖传秘传的看家拳。

     清代,中国穆斯林备遭歧视、欺压和血腥屠杀,因此不断爆发大规模反清武装起义。他们意识到,要卫族、卫教,就须有强健体魄。于是穆斯林勇武、团结和不畏强暴的民族性格得到培养和锻炼,各地清真寺内纷纷设立习武场,每日晨昏拜后,大家聚在一起习武弄棒,探究武艺。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回民武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涌现出一代又一代回民武术大师。

     民国时期(1911-1949)的回族武术家,除刘宝瑞外,还有许多著名人物。如山东冠县张尹庄回民常振芳,后迁居河南,武艺超群,弟子遍布晋、冀、鲁、豫、秦、陇、宁、沪各地,当代武术名家张文广、张锡太、贺振全、马振邦等均曾受艺于他。王正谊,俗称“大刀王五”,河北著名回族武术家,蜚声武坛,与“戊戌七君子”之一的谭嗣同过从甚密,其侠肝义胆为谭所称颂。王效荣,河南沈丘槐店镇回民,武功精湛,对心意拳的继承和发展做过重要贡献;40年代初,曾击败强横的白俄大力士,武林中一时传为佳话,被誉为“中原大侠”。此外还有许多回族武术大师,都身手不凡,各怀绝技,闻名遐迩。

     抗战时期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在故乡献县东辛庄习过武。那是马本斋拉队伍组织回民义勇队抗日之前的事。马本斋每天都要带一帮小伙子练拳脚。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练就一身好拳脚,刀、枪、剑、戟等各种武器置于兵器架子上,地上还有石担。马本斋担任年轻的教头,什么五禽戏,什么形意拳,拳术招式,一一传授。一招一式刚柔交替,紧紧相连。回族尚武精神、习拳练武,锻炼了东辛庄回族青年的筋骨和意志,为发扬民族气节、建立回民义勇队做了精神准备和物质准备。
     新中国成立后,回族武术传统得到进一步恢复和发扬。回民在清真寺内成立“回民武术研究所”或各种武术协会,广泛开展群众性武术活动;请老一辈武术大师挖掘整理濒临失传的传统技艺;八卦、劈挂、查拳、华拳、二郎、弹腿等各门派的拳师名将纷纷收徒授艺。一代武林新秀茁壮成长,一批回族武术健将涌上全国及省、地、市面上、县各级武坛。尤其令人振奋的是,穆斯林的活动开始出现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在这种群众性武术活动基础上,又有一些回族知识分子,如广州暨南大学历史系马明达副教授,著书立说,对回民武术的历史、流派进行系统的总结和阐述。这一切都展示了中国回族穆斯林武术发展的美好前景。

     伊斯兰作为宗教信仰,形成中国穆斯林的传统生活方式,形成天方文化与中国文化和谐融合的一种本土伊斯兰传统文化。特点是:保存了丰富原本的中古时期穆圣(愿主福安之)时代的传统传承的伊斯兰文化,而天方武术随着传入中国却是互相融合形成了东西合璧别俱一格的“拳法广聚”、“卫道散手精华”、“答失蛮秘传”、“天方功法秘笈”、“哈刺鲁回回刀法”、“哈刺醒八合拳”(又称灭宋拳法)、“弓腰虎拳法”等。随着伊斯兰这一世界性的大文化进入中国后认同了中国文化,在融和中找到了切合点,伊斯兰在大汉族文化中保持了自己的信仰和传统。
     而天方武术却在这种认同感和寻同感的融合心理中,形成了观念行为传统体系,一方面是既保持了一套完整的传统传承,随着信仰世代不变,传承的拳法武术传承维系了传统信仰,又采聚吸收融合了东方武术精华,成为东西文化共同体中稳定下来,并能巩固传承。并具有维系回回民族文化格局中多个模式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显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因回回民族是中华民族中的一员,所以,抢救回回民族中自古传承下来的武术拳法,也是属于抢救中华民族宝贵非物质精神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部分。尤其是在因为不及时抢救就可能失传,消失,永远再也不能找回的情况下显现了迫切性。(待续)
      芝兰雅舍
发表于 2018-3-12 08:5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听了导师的演讲,感受到了对传统进行保护的紧迫
发表于 2018-3-12 18: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怪不得我这么喜欢武术,原来它本身就跟我们有很长的渊源
发表于 2018-3-12 18: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祖宗留下的珍宝,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继承传扬
发表于 2018-3-12 21:0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因回回民族是中华民族中的一员,所以,抢救回回民族中自古传承下来的武术拳法,也是属于抢救中华民族宝贵非物质精神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部分。
发表于 2018-3-13 19:47:3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者熟悉的身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圣传真道网

GMT+8, 2024-3-28 21:4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