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40231|回复: 5

双联璧 读《考证回教历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2 17: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承志。                                                            这本书到手的时候,我已经对马良骏阿訇神驰心往,想象许久了。那几年,只要我一脚跨入甘肃南部,就不禁默默地思索他的事。他背过身一去不返的家乡——张家川上磨乡的风景,就平铺在我的视野里,青山绿水的长条梯田,包裹着庄子,像一幅黄绿模糊的淡彩画。
不用说,若是赶上一个光阴,他会破例接纳我这五功不勤的瞎汉,一如在他以后,在西海固,在甘青新一样。
他不单是个念经阿訇,而是罕见的文人。那时侯我弄不到这本《考证回教历史》,仅仅见过他翻译的《穆罕麦斯》。瞎汉藏经,我也留着一册。赠书的是川里弟的老父亲,译文是经堂语,滋味纯正且幽玄,最受苏菲家的喜爱。
怀着与古人交谈的一种奢想,那时我长久地伫立过。何止马良骏,整个张家川已没有他的族人。我感到人的不能尽意,站在山梁边,只有让一对眸子享受。
2
如今这本使我好奇的书,已经拿在我的手里。惊奇才刚开始:因为开卷读到的,竟然是一对琢磨剔透的玉璧:先是张治中将军的序,后是马良骏阿訇的书。
头一次开卷的时候,我对张治中做这种序究竟能写出些什么,心里曾微有疑问。因为,在我见识的这一代光阴里,教授也好专家也罢,凡是对于民心和民生最紧要的东西,他们就一问三不知,因为往往那里正是他们学问的盲区。好像在中国知识人受教育的过程中,小树苗灌醋不灌水,到了学而优则仕,当了官,他们的知识体系里,天生就少着几根筋。
而张治中将军不然。翻开序,读进去,一种太罕见所以使人感动的文字,一种端庄、精确、真挚的文笔,悄然抓住了我。
读下去,突然觉得振聋发聩的震动,读了几遍仍然不能相信;咀嚼几过,仍无法摆脱被震撼的感觉。张治中写道:
真主的仆人在路上小心翼翼的走着,蒙昧的人呼喊他们,他们回头答曰:“和平”。
自1984年岁末初进大西北,我尚未见过回教著述的任何一处,有过如此绝妙的概括。理解要等到第二次,那是在乌鲁木齐的八户地。我和一位阿訇议论起此事,他猜测地说,这话有些像一段阿叶提。立即翻找。找到时,我们一同惊叫起来!
张治中写的这句话,是一个阿叶提(一句《古兰经》),在经的第25章63节。只是他的一句译文,超过了一个世纪来十五个译本的苦心劳作。我激动得简直喊起来:这一句翻译,水平高过了十五本!为什么你们阿訇的就找不出这个译法?……
视野里莽莽苍苍铺展的,是陇东的一角,惊人的地相。隔着深壑又近在眼前的,是一条条老虎腿般的山梁。如此将军,早已久违隔世了。我的脑海中,联想到淞沪抗战和他主政新疆的经历,想到大时代里,人的波澜生涯。四野无声。无限的山地平塬,居然就这么无情地断成了道道深沟,让人咫尺难近。
张治中将军对于伊斯兰教的了解和描述,无疑依仗着马良骏的经典和解释。穆民世界的真实,于是获得了有识之士的证明。两者相互的善意和水平,成全了一个美谈。一瞬间,我仿佛看见一对晶莹的玉璧;以一个共同的举意,以两个深厚的功底,他们完成了对伊斯兰教的出色释义。
隔了一年在宁夏黑铁峡,和另一个阿訇又谈起此书。他说:“一个赛俩目,你看机密有多么大!……”是的,张序的功力,只在新译了一句话;而一句翻译的核心,又只是一个词。这个词,Al-salam,其实穆斯林天天都把它挂在嘴上,只不过,唯有在马良骏的阿拉伯语支撑下,张治中将军把它译为“和平”。
日后要再花费多少时光,人们才能体会这千钧一字的感觉呢——和平的宗教,和平的教义!
3
骑耕牛,过关山,
大营扎在了上磨川——
是谁曾唱过这一段民谣?
此刻,我脚下山谷里的深沟,就一直弯弯地绕着,通到对面的上磨川。人称小马阿訇的马良骏,故乡就在这里。历史课,原来最好不是在北大,而是面对着山野和古人,慢慢地咀嚼吮吸,揣摩他们的隔世心事。
当年在这道川里,仗着自己的乃夫思(生性)一蹦子跑到新疆的哲合忍耶小马,后来做的可大发了。是他代表全新疆的回教,电贺新中国成立。知道么?毛选五卷里,还收着一篇毛主席专门写给他的回电。满拉们在山道上歇息的时候,先耍上一阵,喝足泉水,然后给我指点上磨的位置。
其实,这一本回教史体例罕见。它先用半部篇幅,解明了回回和卡费尔,以及乃夫思与伊玛尼这么两对概念。然后博采阿文“塔勒赫”(历史)与汉文古典,简练至极地勾勒了一个穆斯林世界简史。
人们说,他的乃夫思(脾性)没有压下,闹了气,跺跺脚走了新疆。走了新疆又恋着上磨,所以他给经堂翻译了《穆罕麦斯》。为着夜晚时分,悠扬地跟上调门,遥遥和家乡唱和呼应。人与人就是不一样,灵性的乃夫思,是天生的前定。他的译笔,不是蚊蝇之辈的小玩艺,他满心的重负一旦成书,便从西到东,被半个中国到处念诵。
我总发生幻视,总好像看到他在默默坐静。我悄猜想,他还有心事没有成全。那是家乡么?小马再也没有回家。他的事业和灵魂,都留在了新疆。他们是志在远方大学的阿訇,不是一生纠缠乡土的农民。那是什么呢?
就这样,在几年的咂吮旧事里,在独自的体会中,我仿佛随着他当了一回陕西大寺的满拉。这种感觉奇特又新鲜,使我暗怀着欢喜。瞎汉半道当满拉,经不好,凭参悟。我从伊犁城到天水城,从上磨川到张家川,心里总细细地想这件事。
忘了究竟是在烟锅峡还是在黑铁峡,反正在黄河的一处庄户,我和几个弟弟闲聊。谈话间提到了“乃夫思”的含义,大家说,在这一带说起这个词,大致还是贬义的。乃夫思一字常与海哇连用,专指人的坏脾气。然而这个词也带着更重要的褒义:乃夫思指人的天性;人的精神意气、尊严气质、性格人品,也都在乃夫思的范畴里。
确实,张序是百年不遇的慧眼之作。但阿訇的究里,也有将军难以洞知的层位。我执犟地感到——在马良骏的深处,他追求阐明一个乃夫思的道理。
我想,马良骏在回答自上磨庄的时候就遇到的乃夫思问题。比起回民社会常见的解释,他剖析的乃夫思涵盖要大得多。一己的乃夫思;所谓闹脾气、没修养,并不能与伟大的生命的真性相比;不能与造物主给予生命(乃夫思)以信仰(伊玛尼)后,那精神的赋性相提并比。
西北把没有十年寒窗念过经的人,戏称做瞎汉(文盲)。对这样的哲学概念,毕竟一介瞎汉,不敢浪加解释。所以好几年里,我到处和圣职人士讨论求教。
后来有机会作客在马良骏后人的家里。终于找到了这里,我想着,对他的次子,提了一个又一个想了多年、已经发酵的问题。
“二师傅,您参悟——他老人家为甚么写了那么多的乃夫思呢?”
二师傅一手举起筷子:“吃菜,吃菜沙!”
也许是不知客人根底,主人不愿细谈。我在多少觉得突兀的同时,也觉悟到,这深沉的命题,已经不能再探究了。那饭菜非常丰盛,我吃着,满心惆怅的滋味。宝贵的机会,在马良骏的家族里确认本意的机会,与我交臂而去了。
4
细细读了张治中回忆录,不由得暗自做着比较。显然,他的处境诸般不便,结集的作品,固然是宝贵的文献;但就见识就文采而言,大都不能说超过这一篇。
从英勇地投入凇沪战场,与日本侵略军几万兵力血战;到重庆谈判,把逆党的领袖接到自宅就宿——张治中以一人之身,武有武道,文有文德。他主政新疆时期的政策文章,我坚信将被未来的人们回味不已。因为施政作文的背后,不仅修养见识高人一等;而且真的跳动着一颗赤子之心。
马先生之言曰:各宗教之精神,都是归向主、惧怕主,精神统一也。凡敬造物主者,应体主好生之心,推己及物,不以互相战争为然也。如是天下和平,世界战争熄灭矣。又曰:若能抱良善宗旨者,必能得其心平。人心平,则无不平矣,又何战争之有哉!斯数语者,可谓尽之。……
尝考伊斯兰一语,意谓和平,乃与战争仇恨相对峙之词。古兰经云:真主的仆人在路上小心翼翼的走着,蒙昧的人呼喊他们,他们回头答曰:“和平。”兹所谓蒙昧人者,盖轻薄骄矜好战之徒。穆圣以和平之教,普济群伦,后世不察,误谓左手执经,右手执剑。以讹传讹,流弊所及,岂可胜言。……
一切宗教,究其根本,不过无限之神,必死之人,及两者关系依次开展。
亦不过人类精神脱离一切矛盾,而与绝对融合之过程。如假倭铿之语以明之,则所谓经过否定而达到肯定,承认苦痛而超越苦痛,次第发展自己生命而与无限大生命合为一体。国父论人格之发展,谓由兽性进于人性,由人性进于神性。夫既进于神性矣,安有所谓战争乎。质诸良骏先生,于意云何。是为序。
我总感到,他在写上述的文字时,心里可能也会掠过特殊的感觉。在他的与苦难中国同步的复杂阅历中,与一名阿訇的合作,会给他留下怎样的回忆呢?
我只知阅读的我如今只能感慨;为那难得的携手,为一册薄纸维系了两个那么不同的人,为读时心里涌起的纯净感觉。
张治中的回教史序,是中国知识分子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尺。由于对伊斯兰教的一语中的的理解和说透,他的序将被人们一读再读,品味不已。
5
170914c5d9741hynnhhwdk.jpg

170915x974q4cosho0ca12.jpg

就这样,这本书,从寻找到入手,再到一边读一边确认,我在从甘肃到新疆的广阔地域里,若有所思,寻寻觅觅。时间像流水迎着我淌过,地点如走马灯,围着我变幻循环。我沉湎在读书的乐趣中,顺着山川指引,读取着一词一义。
阿訇和将军,是那么不一样的两界。偏偏他们两人却能相交相知,把事情办得天衣无缝。
阿訇忧愁的是械斗,将军反对的是战争。阿訇悟出了赛俩目中间的和平,将军看透了民族的前途在平等。马良骏全文讲的,只是真正活着的信仰;张治中一生求的,只是中国的救亡。
在这本书里,他们都总结了一世的教训,说出了最终的结论。事情其实就这么简单,他们大声疾呼的,其实就这么清楚,只是——人们似乎听不见。
春去秋来,我把世纪末尾的几年,就这么在大西北的徘徊里,消磨着度过了。此刻冰凉的金风,正长长地从伊犁方向吹来,直直扫过张家川的山岭。随着风,梯田上最后的庄稼,次第卷过滚滚的浪。
无论在伊犁汉人街的陕西寺里,还是在天水上磨川的黄土梁上,我翻弄着书页,与当地人谈论着马良骏。当然这个名字无人不晓;倾听着甘肃口音浓重的种种解释,我暗自判断和假定着。就这样,一面在大地山野里反复推敲,一面在心中暗自叹惜。难道这是能轻易实现的么?现世和幽玄如此和谐,穆民和中国如此一致!
无论如何,那珍贵的心心相印,已经一去不返了。剩下我自做多情,为这罕见的双联文采,为这真挚的双手举意。                             文章来源qq空间
发表于 2018-2-2 17: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手里借了一本,张治中的传记,,一直犹豫着,没读,,有了这个间接了解了很多,应该好好读读了,
发表于 2018-2-2 19:3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和平将军,名不虚传。
发表于 2018-2-2 21:5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说过张将军,还是不了解,有机会看看
发表于 2018-2-3 11:0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外婆说家里庄上的阿訇是马良骏阿訇的后人,不知道是不是
发表于 2018-2-3 21: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代阿訇之楷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圣传真道网

GMT+8, 2024-3-29 07:2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