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楼主: 启明星

中国经堂教育与陕学阿訇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4 18:42:4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传弟子冯门六俊概略

冯门六俊,即冯二阿訇的儿子三人:少川、少泉、瞽目二师;侄儿三人:云侨二师、老四师、伯庵阿訇,共六人称冯门六俊也。著名者有:

冯伯庵阿訇,俗称老三巴巴,西安城东三十里杏园头人,系一传弟子冯二阿訇之侄,幼随其叔读经,苦心钻研,学向渊博。云南蒙化(今日之巍山县)的乡耆,不远万里茸备车马,西上长安搬请伯庵阿訇在滇设帐讲学,阿訇遂带徒赴任,讲学数年后,同心城又来滇搬请,阿訇又带徒西回同心设帐讲学多年。伯庵阿訇弟子众多,可考的有:马行五阿訇,北京人,学传华北;云南黄师,回滇讲学;张四巴巴,湖南保庆人,先设帐同心,后返籍讲学;张少山阿訇,陕西临潼人,文学博雅,曾设帐南京,长安等地,乃胡太师三传大阿訇,明清之际著名经师,南京经堂教育的奠基人;马明龙阿訇,湖北武昌人,初随伯庵习读三年,后又随少泉师深造三年。学成后返籍设帐讲学,学传东南各省。

冯少川阿訇,系二巴巴的长子,设帐于汴(开封)授徒讲经,主要门人有其子养吾和陕西临潼的张少山。

冯少泉阿訇,系冯巴巴的小子,俗称小三阿訇,设学于家,主要门人有马明龙,固原丁马堡人丁行四、泾源圪塔关马世英阿訇,设帐于平凉,其兄世奇,其弟世雄,均系当时著名阿訇,学传陕甘宁。少川、少泉两位阿訇曾受聘南京设帐讲学,为以后南京的经堂教育奠定了基础。

发表于 2007-11-5 00:5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涨知识!
 楼主| 发表于 2007-11-6 07:48: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传弟子张少山与南京的经堂教育

张少山(约15801670),原籍陕西临潼人,系胡太师祖开创的经堂教育第三代传人,明时著名经师。少山阿訇早年师从二传弟子冯少川阿訇在宁夏的同心城(半个城)受业,阿訇广学博雅,才华出众,被誉为“状元巴巴”,出师后受聘在宁夏同心、西安、开封等地设帐讲学,约在公元1621——1644年间,受聘赴南京净觉寺开学当阿訇。状元巴巴到南京执教,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把远在陕西关中兴起的经堂教育的种子带到南京,并使其在南京枝繁叶茂,硕果累累。鼎鼎大名的南京著名大学者王岱舆、伍遵契,甚至刘介廉巴巴都是状元巴巴——张少山的门徒。还有苏州经师张中、南京经师马君实、袁盛之、山东学派首创人大经师常志美、李延龄均为其高足。除此,尚有渭城的苏临轩、郑州的把继吾、陕西(秦中)骊山的陆见予等许多著名阿訇都出自巴巴门下。状元巴巴在南京净觉寺讲学时,教内贤达争相聚听,教外名流争相拜会,国外来华的伊斯兰学人也慕名到来,谈经论道。阿訇吐论,如春泉泛波,滔滔不竭,而音响清越,令人顿驱凡俗。阿訇尤精《那哈吴》、《弗格亥》,剖义析理,俱符其节,一时之间名噪东南。南京净觉寺一度成为中国东部经学的最高学府,西北的陕、甘、青、华北、中源、东南沿海诸省的学子们,荟萃南京,或住学读经,或应聘执教。明末清初,中华大地上兴起的经堂教育,即国外人称之为中国伊斯兰文化复兴运动,曾一度在南京辉煌灿烂,光芒四射。

才盖群芳的状元巴巴在南京净觉寺开学二十四年,为南京乃至全国培养造就了大批优秀阿訇,后来成为各地的教门柱石。巴巴在净觉寺培养造就了中国经堂教育第四代传人常志美、李延龄两大阿訇,常、李回山东后,在济宁发杨光大,创立了山东学派。少山阿訇走后,王岱舆阿訇进住净觉寺,他在那里完成了著名于世的三部“汉克塔不”。

 楼主| 发表于 2007-11-6 07:49:17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张少山、马真吾、马君实等大经师在南京执教开学,讲经劝化,延续了伊斯兰在南京的生命力,使江南的教门延续至今。清初乾隆盛世时期,约有七、八十年,由于几代阿訇学者的辛勤耕耘,使南京伊斯兰文化学术气氛兴隆,成就辉煌,在全国以儒诠经,独领风骚,并形成了一个以汉文译著领先的东南学派。

南京的净觉寺与西安化觉巷大寺一样,都是中国五大古寺之一,都曾是经堂教育的根据地。在回人中已久负胜名,净觉寺建于明洪武25年,即公元1392年,此为南京有回人的开始。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曾常来净觉寺礼拜。昔日净觉寺有40亩面积,楠木建造,规模宏大,有大殿81间。今日的净觉寺,静居于南京的闹市之中,独有一分清幽,但从沧桑历史中走过来的净觉寺,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光辉,还算是如今南京回回的信仰世界里一片净土。

在前辈先贤先哲的熏陶养育下,今日南京的穆斯林教授、学者蒋敬、伍贴业、米寿江、金维德、郑自强、郑勉之等相继崛起,步诸先哲后尘,笃诚教门,虔心为主,全力倾注,译著国内外经书,发扬教义,阐扬经训。卓有成效。

南京的经堂教育自二十世纪初页,即民国以来,随着汉文译著的兴盛而逐渐消沉,进入低谷,时至今日早已荡然无存了。二十一世纪的教门谁来执掌?太师所创的经学谁来继承?未来的阿訇在哪里培养?呜呼!太师苦心创建的一脉相承的经堂教育,弦歌已息,道统中断了,数十年之后的南京教门,实令人担忧。

 楼主| 发表于 2007-11-6 07:4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传经师代表常志美

常志美(16101673)山东济宁人,字温华,后人尊称常巴巴。志美的表戚李延龄,同是济宁人,两人七岁同入儒学读书,过目成诵,日记千言。至十一岁,两人入寺念经,聪颖异常,勤奋进取,坚心祈主,励志晦学。常巴巴汉语水平很高,出口成章,可谓经汉双修的经学世家。后投师于胡太师三代传人、大经师张少山门下攻读吾教经典。受尊师少山青睐,以志美为非凡品,加意栽培之。常巴巴的“尔林”,可谓“百世之下莫之与比”。他们两人学成后回济宁东大寺设义学,不几年,济宁西隅修起大寺,乃请志美和延龄同堂授学。其门下学子接踵而来,门徒数以千计,超过当时的吴、楚、燕、秦各大寺的数倍,大成者百余人,可考的弟子五十余人,广布于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湖南、陕西、山西、江苏、北京等大半个中国。最驰名的有渭南的舍蕴善、伍遵契、马伯良、马续选;云南蒙化的马鸣皋、张化宁、马云卿等。

相传,常巴巴当年在室内阅经时,门人常见到有一绿衣缠头老叟在傍授经,忽而离去,惟师志美独座。故志美乃得“仙学”,后人又称常仙学。常巴巴享年六十有三,病故于家。出殡日,远近教亲之男女老少及教外邻亲,咸号泣哭,震天动地。官员闻城外喧噪,登城探望,“见有衣白而泣者的十万数”。葬后香溢墓外,门人和乡亲在墓前颂经求恕,有百日不回家者。

山东济宁和南京在明末清初,是全国经堂教育中心。常巴巴强调信仰,重视教内哲学,折衷中西,自成一体,后发展成山东学派。常巴巴于清顺治十七年,即公元1660年写成《米诺哈志》一经,是国内流传的一部波斯语语法教科书,这本经后来留传至中亚各地。1978年夏天,伊朗学者来华考查,认为《米诺哈志》是世界上独立写成的最古老的波斯语法专著,属世界首创。

常志美,李延龄与同时代的四传弟子李定寰(西宁人)和马君实(南京人)并称为伊斯兰“东土四杰”。

 楼主| 发表于 2007-11-6 07:5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四传经师李定寰

李定寰阿訇,讳旭东,字定寰,古湟中西宁人氏,东土四杰之一,中国西部早期经堂教育传人。阿訇赋性诚笃,气质淳厚,幼入本地寺内启蒙,稍长随甘州(张掖)尕师求学,授业二年未成,后闻胡师二传弟子少川的学生,河州把师从陕学成后回河州(今临夏)设帐授徒,幸与西宁邻帮之近,遂赴河州谒见把师。把师视其相貌魁伟,丰采异常,热情收留学内,幸有一乡老在坐,自愿供养定寰生活,并请住其家院北房,院内尚有一借居之艳丽少妇,夫常客外,此少妇眉来眼去,招惹李生。一日夜间,少妇入室,情意切切,被李生拒绝。次日李生移寓学内。后人称李生为“学问洪深,气节高迈,见色不迷”。又传定寰阿訇在把师学内时,夜间人静时,常去河州俞巴巴坟园上坟诵经,遇一绿色缠头老者:迎其面问:“李满拉,何往?”答:“去巴巴坟诵经”。缠头曰:“主已允准,多赐你福,经中难题将迎刃而解也”。李生唯唯,那人失之。从此之后,李满拉对一切经典难题一目了然,过目成诵,未习之经,也能开卷熟读。不久,师命其返籍回西宁,即开始授徒。定寰阿訇在西宁广招门徒设帐讲学,陕、甘、青诸省学者众。阿訇为明末清初中国西部诸省培养了一大批阿訇。据经学传谱史料确证。先师李定寰阿訇是周老爷出世之前,中国西部地区经堂教育的主要传播者,可考的门徒弟子有马二不都(宁夏固原人)、小河川马师(固原人)、兰州马(兰州人),白寿彝先生所称的兰州马可能是此人。海珍寰(固原人),曾在平凉、固原开学,经传马五师(平凉北塬大龙河人);撒师(固原人在固原何家堡开学),脱师(西宁人),在秦州开学(今日甘南清水县),马素(甘肃临洮县人),马常,甘肃河州(今临夏人),侄李沙娃(西宁人),另有黄师、马师(皆云南人)。从四传弟子李定寰阿訇的门下籍贯中,可以看出,他的弟子广布于西宁、临夏、固原、平凉、临洮、云南等地。号称东土四杰之一的定寰阿訇确系早期中国西部的经堂教育传人,在中国经堂教育史上有过重大贡献。

 楼主| 发表于 2007-11-6 07:50:48 | 显示全部楼层

 

舍起灵,字蕴善(约16341710即明崇贞7年至康熙49年)。陕西渭南人,原姓魏,系汉族。幼而颖异,长面伟貌宏声。出身官宦世家,五岁进校读书,至八岁,日诵千言不忘,能赋诗。九岁时,回人舍公夫妇青睐,认作义子,起名起灵,始入吾教,进寺读经,始背《算勒福》,四十日熟谙其意,背讲《米斯巴哈》不一月而熟练,接上《太福席勒》,日讲一章,习不到十天,后文不解自明。遂偷看《骚五》,竟能悉意,不再复讲。后负芨济宁拜常志美、李延龄两大师深造,接讲《满俩》、《伯牙尼》两经,不数日,全能自学而明其意。于是,常、李两师命其为学生讲经,不足一年,起灵决心回秦,路过开封而不入市区,不拜客,不侨寓寺内,不贪教民馈赠。起灵以授学济世为已任,对一切世俗事物等闲视之。此时,起灵尚未婚,已名声大震。回秦之中,沿途搬请者众多。婚后,曾受聘洛阳塔儿湾、渭南的良田坡开馆讲学。在故乡讲学,起灵不以家事羁绊,终日讲经授徒,无他交接。后各地恭请接踵而至,遂至安徽亳州设帐,在亳州研搜名经,尽其旨意,唯《母各麻忒》和《懒玛而其》二经,尚有疑隘。起灵三更睡,四更起,细研四十日,果洞其妙。起灵不安于偏见,不急于小成,穷造化之源,尽性情之妙,而达圣贤之蕴。尤以理义无穷,岁月有限,常有歉然不足之意。居亳州六年,太和一年,太康半年,后应河南考城众乡老诚聘,遂赴考城开学八年。此间,起灵静而自思,自太师创经学,数代相沿,至常尊师,欲宏其学,夜寝难安,唯恐泯灭其传,授受之间,昼夜不辍。有时长叹曰:“先觉长逝,大道将湮,而乏挽澜之砥柱者,奈何!”啊!三百年前,起灵开学执教的安徽亳州、太和等地的大道今日是否常存?起灵对我伊斯俩目正教的未来,忧心忡忡,对三百年前西部河州一带由中亚传来之异端邪说深感痛恶。他说:“祸自西部(今日河州)失利夫(传异端者)丧心病狂而好自用,自创经典,混稀教理,浅学偏见,然持争之愚者,各纵偏性,借端起衅,以致纷纭不断,遗害经学。近来各派之争,视近亲为敌,此皆失利夫之所致也。”

 楼主| 发表于 2007-11-6 07:51:09 | 显示全部楼层

起灵先师为防未来经学久而自泯,唯恐举世皆迷,于是教徒愈严,指授之余,亲临其窗,进行逐人指导。先师昼夜授徒,睡觉多有不脱衣者。起灵先师如此自苦授徒,唯为主之奉念也。前辈先哲胡、冯、张、常之学非起灵在中国各地阐扬,也必至淹没而已。

明末清初的沈阳,回人很少,有一铁翁,家业富裕,因僻居东北,教亲罕至,为善无从。差人至秦谋清起灵阿訇来府上训其子侄。起灵应允,及逾关,铁翁前迎数百里。在沈阳期间,起灵完成了《懒玛而其》汉译本《昭元密诀》和汉泽本《归真必要》、《推原正达》三经,凡通儒者沾益最大。

起灵在沈三年,回襄探亲,路经安徽寿州,教亲在途中截请开学约半年,都中(北京)差人搬请遂至都门,沈阳铁翁再次截请,又去沈阳授徒三年,铁翁子侄十余人全部学成。起灵欲走,铁翁垂泪跪留,捐白金一斗为赠,起灵以白金为“卧各夫”,作今后助贫困学子用。

起灵在远乡设帐讲学,不觉恍如梦境,流光瞬息,一晃四十余年,未回家园,时有堂弟景善来见,相约回陕,修茸祖莹为亡灵诵经。起灵回家不久,即欲东返,本地乡亲留之,在普陀塬设帐,秦中学子哄然接踵而至。此时起灵已年近六旬,昼夜训诲不断,二年后,陈州教亲屡函搬请,在陈及逾二年,北京都门众教亲复又差人恭请,遂在昌平州设帐,再授三年。又有河北泊头镇众乡老函请,设帐二年。

起灵自称道号破衲痴,内养功夫,故童颜鹤发,精神饱满,授徒终日不倦,其功永垂千古,岂能泯灭?起灵阿訇一生设帐开学二十五处,执教四十余年,门人遍及寰宇,杰出者列若群星,可考者五十余人,广布于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沈阳、天津、北京、山东、江苏、安徽、陕、甘各省乃至全中国。起灵有六子,全习经,已传四世。一代经师舍起灵,集前四辈胡冯张常之尔林大成,发展完善了中国经堂教育,并延传至今三百余年。起灵的弟子赵灿曾赞他的尊师曰:伟哉尊师,理微义精,青年饱学,皓首穷经,诲行硕彦,激浊扬清,寒暑无间,而忘生平,宣教申约,百世莫更,学纯道萃,斯世主盟。

 楼主| 发表于 2007-11-6 07:51:35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传经学大师王岱舆

 

王岱舆(约16301710),自号“真回老人”。据传先祖来自西域,明朝庭赐居南京。岱舆青少年时,师从胡太师四传弟子南京马君实(字忠信)大师攻读吾教经典,博览群书,学通四教(伊、儒、释、道),有深厚阿、波文功底。他是三百年前中国精通四教的伊期兰学者。经潜心研究,写出了三部论述教义和哲学的著作,即《正教真诠》、《清真大学》、《希真正答》,这三部“汉克塔不”问世,岱舆蜚声国内。清朝初年,受聘北京任教讲学,归真于北京三里河清真寺。岱舆这三部汉经,系统地介绍并论述了伊斯兰教义学、认主学,对后来的刘介兼巴巴有深厚的影响。故先哲岱舆是首倡以中国传统古典著作的形式来撰写伊斯兰经典的创始人,把那个汉文译著时代称之为中国伊斯兰史上的文艺复兴时代。王岱舆阿訇在国内列为四大经师之首。

 楼主| 发表于 2007-11-6 07:5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六传弟子       经学大师刘介廉

刘智,字介廉(约16441744)江苏上元人(今南京)其父刘三杰,著名阿訇。刘智秉承父志,以“广大天方之学为己任”,早年师从常志美的弟子马伯良、袁汝奇、李永寿阿訇习经,精通阿、波文字,且擅长汉学。从十五岁起用十八年时间,尽阅伊斯兰经籍,又研儒、佛、道、藏诸书,又习西洋书籍百余种,且游学齐、鲁、浙、奥、楚、秦各地,拜师结友,交流学问,会通诸家而折中与天方之学,遂成为清初一代盛名的“回儒”。刘智思想深沉,见解精湛,他吸收了宋明理学思想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结合,进一步阐释伊斯兰的文化精髓。晚年专心著述二十余年,译述数百卷,刊印五十余卷,有《天方性理》、《天方典礼》、《天方至圣实录》、《真境昭微》等。其作品为伊斯兰教的宝贵遗产,百年来经堂内常以课本教授之。北方穆斯林称刘智为刘介廉巴巴。介廉巴巴是经堂教育培养出来的大经师,他的著作是五传弟子王岱舆阿訇对伊斯兰经典汉语化的延伸,即《汉克塔不》不断涌现。他的著作是中国伊斯兰哲学的集大成者。汉文译著的涌现,是教门上一次复兴,也是对教门的一次救护。

晚年的介廉巴巴,隐居南京清凉山,病故后葬于南京中华门外,至今墓尚存。

介廉巴巴的《汗克塔不》从江南传到西北。清朝末年,甘肃临潭县的马启西,大讲介廉学说,创立了汉学派,名为西道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圣传真道网

GMT+8, 2024-3-28 23:0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