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51866|回复: 1

香港穆斯林的爱国情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27 21: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香港穆斯林的爱国情怀

——回族学网


       香港穆斯林居民来自世界各地,主要分为香港本地穆斯林和外籍穆斯林。香港本地穆斯林分为华人穆斯林、土生南亚及东南亚裔穆斯林和皈依穆斯林,外籍穆斯林主要指来自印尼、菲律宾、非洲诸国以及欧美等地的穆斯林。华人穆斯林有来自内地的回族穆斯林、皈依的香港华人穆斯林、族际通婚而自我身份认同为华人的混血穆斯林。皈依穆斯林除了香港本地华人皈依之外,还有来自世界各地而皈依伊斯兰教的外籍人口组成的群体,其中不乏包括来自南亚、东南亚以及欧美地区的皈依者。这些有着不同族裔背景的人,因为相同的宗教信仰伊斯兰教而被主观地或客观地认定为一个生活在群体,即香港穆斯林。

尽管如此,受不同历史根源及背景的影响,香港穆斯林内部也因为受各种不同的因素影响而呈现出多样特点,譬如华人身份背景的穆斯林群体,在华人、穆斯林以及华人穆斯林等三种身份的转换中组成了迥异群体或团体,并在群体或团体中寻找各自的归属感。华人群体内部也因不同籍贯和身份特点而有着多样性的表征。本地穆斯林除了华人群体之外,还有历史过程中的印度穆斯林(后来分为印巴穆斯林)因为落地生根吸纳香港社会与文化传统而以当地人自居的香港本地土生穆斯林等。所以,香港穆斯林因不同的族裔背景,自我归属感的认同和现实身份纷繁复杂。



  香港穆斯林总人口约30万,其中东南亚外籍穆斯林约15万人,主要从事家佣服务工作。华人穆斯林约4万多人,主要由不同时期从华南广东、西南云南以及东南沿海城市、华北、西北等省市迁移而落地生根并繁衍生息形成,所归属的社团组织有香港中华回教博爱社、香港回教协会、香港穆斯林妇女会、香港伊斯兰文化协会等。香港华人穆斯林,本着爱港爱教、国家至上的美好传统,与内地穆斯林保持着友好往来,同时与世界各地穆斯林在交往中,共同维护着伊斯兰教和平中正的理念。南亚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和东南亚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土耳其国人穆斯林约3万多人。这个群体是最早入港的穆斯林,他们受雇于港英以不同身份入港而定居,繁衍数代,为香港多元文化、多种宗教和多样生活增加气息并做出贡献。此外,还有以各种原因、不同情形来港生活的中东、北非等地区的穆斯林。印巴穆斯林早期入港,组成香港回教信托基金会、香港伊斯兰教联合会等,与香港穆斯林其它社团共同实践着具有香港特色的穆斯林文化,同时与香港非穆斯林社团组织、个人交流互动,共同维护着香港社会的繁荣与稳定。



  香港华人穆斯林,经历了100多年的落地生根、生根发芽和茁壮成长的过程,始终与内地保持着紧密往来。他们从内地不同地区,经历不同时期而迁徙入住,承载了华夏儿女所具备的艰苦创业、努力奋斗的精神,把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和深厚文化底蕴承载传播到了香港,也同样把内地回族穆斯林所具有的经历本土化的中国伊斯兰教和穆斯林爱国爱教、国家至上的品质在东方明珠香港这片土地上展演呈现和传播承继。



  “一战”前后,大量难民前往躲避灾难,香港华人穆斯林于1917年专门组织成立了香港中华回教博爱社,收容难民,帮助解决工作,提供衣食住行,使远道而来的同胞有个安身之处。为了让后辈掌握更多生存能力,专门兴办幼儿园、中小学等,为后辈能够在香港站稳脚跟奠定基础。香港华人与内地人血脉相连,根在祖国,在各个方面都息息相关,从未缺席。历史上在维护国家利益方面都与内地人一道同甘苦共命运。在1925年省港大罢工期间,香港华人穆斯林积极投入到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战斗当中,参加纠察队,坚持抗英斗争。为了赢得更多国家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中华回教博爱社成员利用香港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地域身份,在参加国际会议过程中积极宣传祖国的繁荣与发展,成为海外了解中国大陆的重要媒介。1978年,博爱社主席脱维善在伦敦国际伊斯兰研究会上闻听有关中国的不实报道,根据自己的具体了解,进行了有力回击和批驳,使海外更为准确地了解了我国的各项政策,避免了以讹传讹的负面影响。为了让香港穆斯林更多了解内地,增加对伟大祖国的认同,香港穆斯林社团先后与内地伊斯兰教协会、内地穆斯林亲戚、家族等取得联系,走动互访,并与内地各省清真寺、民间社团相互拜访,增进了解,为香港华人同胞正面准确了解内地在各个方面取得的成就奠定了基础。

  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在相互走访的过程中,香港穆斯林通过了解内地的民族与宗教政策,向香港同胞呈现了祖国的正面形象,为香港的顺利回归和维护祖国的统一贡献良多。

  香港华人穆斯林秉承中华文明中尊老爱幼的光荣传统,每年在博爱社举办敬老会,通过体恤老人、关爱长辈的方式,维护着社群内部的稳定与延续。

  早期为了更进一步与内地在文化方面进行交往交流,1978年,香港中华回教博爱社主席脱维善联络香港各个宗教团体,形成香港六宗教领袖座谈会,每年定期前往各个宗教机构所在地,通过座谈交流、对话沟通的方式,实现各大宗教相互认识、彼此了解。同时增强对祖国认同的凝聚力,并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每年在国庆前夕,组成港澳宗教界人士国庆访问团,前往北京共同庆祝伟大祖国的生日。此外,香港穆斯林社团还邀请内地宗教机构前往香港访问交流,为实现两地在各个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奠定基础。

  1998年,为更好服务社群成员,博爱社成立中华回教博爱社慈善基金,通过收集善款的方式,帮助有需要的贫困民众。香港与内地一衣带水,唇齿相依。香港穆斯林秉承“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在2008年汶川发生地震之后,由博爱社和伊斯兰联会发起救援组织,带着援助资金,亲赴现场,为受灾群众发放物资,并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安慰灾民,一起应对灾难。

  为了推动我国社会科学的发展,中华回教博爱社慈善基金会专门设立了社会调研奖学金,面向内地高校及科研机构从事调研的研究生,不分民族和宗教信仰,提供奖学金支持,帮助他们顺利完成调研和论文的撰写。项目基金自设立以来,先后有近30所大学近500名研究生受益。

  近年来,博爱社与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合作,专门就文化遗产的保护设立基金项目并提供资金支持,希望通过学术界的深入探索,能够为中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文明思想的传承做出努力。为了让人们更为准确地了解伊斯兰教,香港伊斯兰文化协会与香港中文大学宗教系合作成立伊斯兰教研究中心,希望通过科研合作与交流的方式,为人们了解伊斯兰教、减少误会而搭建平台,在学术思想和人文知识的交流方面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当前,受国际伊斯兰恐惧症的影响,世界上出现了排斥伊斯兰教和误解穆斯林的现象,香港穆斯林作为我国宗教和民族政策的媒介,搭建多种交流平台,积极宣传我国的民族宗教政策,为海外更为客观准确地了解中国的发展成就和取得的辉煌成绩形成窗口,同时为塑造穆斯林的正面形象做出了贡献。

  历史上,香港穆斯林有着多样复杂的民族背景,他们的国家认同和各种族裔背景文化的实践传承曾一度使这个群体成员较为尴尬,即难以确定“我是谁”的认同困境。他们的先辈的确从海外迁移而来,但经历百年的本土化历程、香港本地社会的适应和文化的熏陶,显然已经形成了多元的认同基础,在“既是又是”的选择中最终选择了自己是香港人的身份。可以说,自1997年回归祖国怀抱后,所有怀揣香港身份证的人,不管是华人穆斯林,还是土生外国人穆斯林,都是生于斯长于斯的香港人,为中国人的多样性民族群体组成注入了新鲜血液,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成员组成,是中华文化圈中不容忽视的文化群体。随着中华民族的逐步崛起,香港穆斯林将会更加务实地倾向于对中国的认同,包括对中华文明的传承以及对中国社会与文化的认同。
发表于 2021-2-28 13:3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圣传真道网

GMT+8, 2024-3-29 07:5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