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456216|回复: 69

【点金妙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2-25 18:4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img (20).jpg


一,宗教

伊斯兰教史略


       伊斯兰教是真主给人类的最大恩典,是严守“认主独一”的正道信仰。‘伊斯兰’一词含有“和平”、“顺服”等意,因此伊斯兰教又被称为“和平,和谐的教门”,信仰伊斯兰教的人则被称为“穆斯林”(顺从者)。

       伊斯兰教的发源地是阿拉伯半岛,它包括现在的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卡塔尔、阿联酋、阿曼、也门和巴林等国家。它位处亚洲西南部,总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半岛。它三面环海,东连波斯湾和阿曼湾,南临阿拉伯海,西濒红海与非洲大陆想望,北界叙利亚沙漠、伊拉克、外约旦。除西部、南部和东南边缘有山脉外,大部分是高原。山地边缘有森林、草原。中南部内陆沙漠广布,多干谷,也有一些绿洲。

       目前,全世界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数已达14亿多,约占全球人口的五分之一,分布于五大洲的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其教徒主要集中在西亚、北非、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其中亚洲有41个国家和地区,其信众占全世界穆斯林总人数的70%,非洲有51个国家和地区,其信众占总人数的25%。穆斯林人数占全国总人口半数以上,而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的国家有44个,其中人口占90%以上的国家有21个,人们习惯上称这些国家为伊斯兰国家。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20-2-25 18:44:4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节  世界伊斯兰教史略

一、至圣ﷺ生平


       穆罕默德ﷺ是伊斯兰教的先知,是真主派遣给人类的最后一位使者。他于公元570年3月12日出生于麦加古莱氏部落的哈希姆家族。他父亲名称“阿卜杜拉”,祖父称“阿卜都里•孟托利布”,曾祖父称“哈希姆•阿卜都勒•迈纳夫”是他的高祖父。他母亲称名“阿米娜”,也出身于麦加古莱氏贵族。至圣ﷺ的童年是不幸的,他出生前两月,父亲病故于异乡,6岁丧失了慈母,8岁祖父也与世长辞,从此便成了一个孤儿,遂同祖父委托的伯父艾卜•塔利布一起生活。至圣ﷺ的父亲逝世时,没有给他留下更多的财产,传说只留下5峰骆驼,12只羊和一个女奴。他的伯父也不富裕,子女又多,不能让他享受富足的生活,所以他就去给别人牧羊。12岁时,至圣ﷺ就随伯父经商和给商队作保镖。20岁时他还参加了“佐法尔”战役。

       至圣ﷺ为人忠厚,诚信无欺,在麦加有很高的声誉,被人们称为“艾敏”(诚实之人)。一些发生争执的人,常常请他公断,有的还将货物、契券交给他代管。这些都引起了麦加富孀海底彻的注意,她雇用至圣ﷺ为她经商。由于至圣ﷺ善于做买卖,每次都获利甚厚,同时又能以忠实见信于人,所以博得了海底彻的好感,便向他求婚。公元595年,25岁的穆罕默德ﷺ和40岁的海底彻结了婚。至圣ﷺ结婚后,生活和地位都起了很大的变化,他不用再南来北往地经营商业,为生计而奔波。但是他也不满足于在家过幽静富裕的生活,他怀疑和鄙视麦加人多神崇拜的愚昧信仰,渴望了解和学习真理,为此,他经常到麦加郊外的“希拉”山洞中隐修、静坐、沉思,希望藉此能够寻求到真正的信仰。

       公元610年9月的一天夜晚,当至圣ﷺ正在“希拉”山洞静修时,哲白拉依勒大天仙忽至,对他连说三次“你读”,但至圣ﷺ说“我不会读”,于是天仙念到:“你当奉你的创造主的名义而宣读,他曾用血块创造人,你应当宣读,你的主是最尊严的,他曾教人用笔写字,他曾教人知道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古兰经》96:1-5)。
       至圣ﷺ随天仙而念,诵而不忘。这五句言辞就是真主启示给至圣ﷺ的最早的五节《古兰经》,这五节经文的下降也标志着至圣ﷺ作为使者,肩负教化全人类的伟大使命的开始。这一年,至圣ﷺ刚满40岁。至圣ﷺ刚开始是秘密传教的,首先信教的是他的妻子海底彻、堂弟阿里、挚友艾卜•伯克尔以及义子宰德等。海底彻在穆圣静修和传教时期,用自己的家财和地位全力支持,她对伊斯兰教的发展贡献了毕生的心血,是穆圣最有力的助手。艾卜•伯克尔是穆圣经商期间的好友,是一个在麦加有影响的商人,他在发展和巩固伊斯兰教事业上起了巨大的作用。

       至圣ﷺ在秘密传教三年后,真主启示他:“你当公开宣传你所奉的命令,而且避开崇拜偶像的人”(《古兰经》一五:94)。于是至圣ﷺ开始在麦加的群众中公开宣传伊斯兰教义。由于伊斯兰教反对偶像崇拜和反对虐待奴隶,又严禁放高利贷,所以引起麦加贵族的敌视,他们联合起来反对至圣ﷺ,他们诬蔑至圣ﷺ是背叛祖先宗教的疯子和骗子,他们还恫吓、威胁甚至迫害归信伊斯兰教的人。就是他的伯父艾卜•赖海丙也常常以长辈的资格,来辱骂威胁他,还立誓要杀害他,但他的伯父艾卜•塔利布是绝对保护他的,并协助他宣传伊斯兰教。面对这种严重挑战,穆罕默德ﷺ不但不惧怕,不灰心,而且和反对他的人针锋相对地进行唇枪舌战,往往使反对者无词答辩而告结束。

       至圣ﷺ传教后的第六年,因古莱氏人的迫害日益严重,至圣ﷺ让一部分穆斯林迁徙到阿比西尼亚(今埃塞俄比亚)避难。第一批迁徙的有10个男子和5个女子,其中包括奥斯曼和至圣ﷺ的女儿茹亘叶。

       至圣ﷺ传教后的第七年,他的叔父哈慕宰和以刚强著称的麦加贵族赫塔布之子尔迈勒相继信奉了伊斯兰教。这两人的加入,使伊斯兰教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也使古莱氏人感到更加惧怕。后来,他们联合其他部落,把至圣ﷺ和大多数穆斯林围困在麦加的一座山谷中,断绝粮食,想以此让穆斯林们抛弃至圣ﷺ,断绝和伊斯兰教的关系。为了不致被害,至圣ﷺ第二次命穆斯林迁徙到阿比西尼亚避难。这次迁徙的共有101人,其中男83人,女18人。至圣ﷺ和穆斯林们在被困期间,凭着对真主的坚定信仰,在一些同情他们的古莱氏人的帮助下,度过了这段艰难的时期,最终赢得了胜利。

       至圣ﷺ传教后的第十年,他的两个重要的亲人和助手逝世了。一个是把他抚养大,并在他传教时给予支持和帮助的伯父艾卜•塔利布;另一个就是曾给予他物质和精神上莫大帮助的妻子海底彻。这两人对至圣ﷺ的传教都有过极大的帮助,对伊斯兰教的发展有过巨大的贡献,因此对于他们的逝世,至圣ﷺ感到非常的悲痛和忧伤,这一年在伊斯兰教史上被称为“悲痛之年”。

       至圣ﷺ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积极向来到麦加朝觐天房的各方阿拉伯人宣传伊斯兰教。后来有麦地那海资赖支族的6、7个人信奉了伊斯兰教,他们和至圣ﷺ在麦加郊外的阿格白聚会,并订立了“信仰真主,不拜偶像;不偷盗,不奸淫,不杀儿童;不背叛至圣ﷺ”的盟约,即有名的“第一次阿格白盟约”。他们回到麦地那后,在本族中宣传伊斯兰教,继而又有奥斯族中的一些人归信了伊斯兰教。次年,又有74名麦地那的穆斯林在麦加的阿格白与至圣ﷺ立约:麦地那人归信伊斯兰教,并承认至圣ﷺ的先知地位和领袖地位;欢迎至圣ﷺ和穆斯林迁徙麦地那,保卫伊斯兰教。这便是“第二次阿格白盟约”,此盟约的订立为穆斯林正式迁徙麦地那铺平了道路。

       正当至圣ﷺ的宣教事业,在层层的迫害和阻挠中,冲出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时,发生了夜行和登宵。真主在《古兰经》中说:“赞主清净!,那个主,他使他的仆人在夜间从禁寺行到远寺,我在远寺的四周赐给了吉庆幸福,以便我把我的一切显迹昭示给他,真主确是全聪的,全明的”(17:1)。
       这件事大约发生在至圣ﷺ传教后的第十一年的某一个夜晚,当时,至圣ﷺ在哲白拉依勒大天仙的陪同下骑着仙马“布拉格”一夜之间从麦加飞往耶路撒冷,再从那里升上七重天,接受了一些启示(包括每天的5番拜功)之后,又顺利地返回麦加。
       至圣ﷺ在麦加公开宣布了他的经历后,遭到了古莱氏人的冷嘲热讽,一些穆斯林也将信将疑,而艾卜•伯克尔亲耳听至圣ﷺ讲述后,深信不疑。至圣ﷺ称他为“松底格”(诚信者)。

       至圣ﷺ传教后的第十二年,大多数穆斯林都迁徙到了麦地那。至圣ﷺ和艾卜•伯克尔最后结伴而走,他们在真主的襄助下,躲过了敌人的追杀,最终于公元622年10月到达麦地那。后来,哈里发欧麦尔把这一年作为伊斯兰教历的元年,这一伟大的事件,在伊斯兰教史上被称为“希吉来(迁都元年)”。
       穆斯林北迁麦地那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它标志着伊斯兰历史的新纪元,是伊斯兰教发展和壮大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伊斯兰教历六年,至圣ﷺ率1500多穆斯林去朝觐天房,遭到麦加艾布•苏福扬方面的拒绝,至圣ﷺ派奥斯曼去和麦加人谈判,最后签订了“侯代比耶”协定。协定的主要内容有:穆斯林朝觐须暂缓一年;在穆斯林朝觐期间,异教徒须退居郊外三日。协定签订后,至圣ﷺ又回到了麦地那。

       伊斯兰教历八年,即公元629年,麦加古莱氏人违背“侯代比耶”协定,于是至圣ﷺ率领一万余人,兵临麦加城下,以艾卜•苏福扬为首的麦加多神教徒终于投降了,并接受了伊斯兰教,承认了至圣ﷺ的权威,麦加全城居民宣布皈依伊斯兰教。至圣ﷺ首先进入“克尔白”,亲手捣毁了摆放在里面的360多尊偶像,并高声诵念:“你说:“‘真理已经来临了,虚妄已经消亡了;虚妄确是易灭的’”(17:81)。从此,麦加及其周围的地方,就成了专属穆斯林所有的圣地,禁止一切非穆斯林进入。尽管欧麦尔等穆斯林要求至圣ﷺ严惩古莱氏人,但至圣ﷺ却对攻击、迫害过他的人,一一赦免,既往不咎,表现出一位伟大人物宽容大度的风范。解放麦加是伊斯兰教史上又一重大事件,是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乃至整个世界传播的开端。

       伊斯兰教历九年,至圣ﷺ派艾卜•伯克尔率领穆斯林朝觐。这一年阿曼、也门等地各部落派代表团也来到麦地那,宣布加入伊斯兰教,接受至圣ﷺ的领导。一些基督教、犹太教地区的居民,也派代表和至圣ﷺ订立了和约,有的还改信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的势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伊斯兰教史上称这一年为“代表团之年”。

       伊斯兰教历十年,至圣ﷺ亲自率领十一万四千多人去麦加朝觐。这是至圣ﷺ最后一次朝觐,所以又被称为“辞朝”。在这次朝觐中,至圣ﷺ举行了各种活动,成为以后穆斯林朝觐时所遵循的范例。在这次朝觐中,至圣ﷺ向穆斯林大众发表了演说,全面而又概括地论述了伊斯兰教的教义和教法。随后,真主就给至圣ﷺ下降了最后一段经文:“今天,我已为你们成全你们的宗教,我已完成我所赐你们的恩典,我已选择伊斯兰教做你们的宗教”(5:3)。艾卜•伯克尔听到这段经文后,难以自制,眼泪夺眶而出,因为他从中感觉到至圣ﷺ的使命即将完成,他不久就会离穆斯林而去。至圣ﷺ回到麦地那后,得了重病,于公元632年6月8日,即伊斯兰教历11年3月12日归真。终年63岁,葬于麦地那。

       至圣ﷺ的一生充满了艰难和不幸,他幼年就丧失父母,成为孤儿,替人牧羊。青年时为生计而在沙漠中穿行经商。中年时又担负教化人类的重任,放弃荣华富贵,忍受丧妻失子的痛苦,被迫远离自己的家乡。在他在世时,已基本上统一了阿拉伯半岛,伊斯兰教已成为全半岛占统治地位的宗教。
 楼主| 发表于 2020-2-25 18:45:1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四大哈里发时期


       1,至圣ﷺ归真后,艾卜•伯克尔被推举为第一任哈里发。
       艾卜•伯克尔是麦加古莱氏人,自幼与至圣ﷺ一同相处,而且长期又一同经商,至圣ﷺ为圣后他不仅首先归信,而且还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他的女儿阿依莎又嫁给了至圣ﷺ。公元630年,他率领第一批穆斯林去麦加朝觐,至圣ﷺ病危时,他又受命领穆斯林礼拜,他是至圣ﷺ的挚友,也是伊斯兰教发展和巩固的功臣之一,所以他当选第一任哈里发是众所拥护的。

       艾卜•伯克尔在先知清真寺里发表了著名的就职演说:“诸位,现在我做了你们的领袖,但是,我并不比你们优越,假若我是对的,你们帮助我;假若我错了,你们矫正我。诚实是良好的美德;虚伪是欺诈者的秉性。你们中的弱者,在我面前是强的,我要使他享受一切应得的权利;你们中的强者,在我面前是弱的,我不让他侵夺别人应有的权利。如果我服从真主,你们应该服从我;如果我违背真主,你们可以势弃我”。

       艾卜•伯克尔任哈里发2年3个月(公元632—634年)。在他掌教执政的二年里,讨伐了叛离者,占领了巴林,安抚了阿曼,哈达拉毛,平定阿拉伯半岛全境,并开始了西伐罗马,东征波斯的活动。

       艾卜•伯克尔于伊斯兰教历13年6月23日因伤寒病逝世,终年63岁。


       2,欧麦尔继艾卜•伯克尔后担任了第二任哈里发。
       欧麦尔也是麦加古莱氏人,他在至圣ﷺ传教最困难的时候加入了伊斯兰教,有力地支持了至圣ﷺ及当时受迫害的穆斯林。艾卜•伯克尔任哈里发时,他掌管司法和天课。他一生和至圣ﷺ、艾卜•伯克尔一样,非常简朴严厉,他精力充沛,善于掌握时势。当他继任哈里发时,深受穆斯林的拥护。在欧麦尔执政的10年里(公元634~644年),可以说是伊斯兰教实行扩张和巩固组织的时期,也是伊斯兰教高涨的顶点。他先后征服了伊拉克、叙利亚、埃及和波斯,并派阿拉伯总督管辖,从而统一了西亚和中亚诸小国,建立了哈里发帝国。伊斯兰教历23年(公元644年)欧麦尔在带领穆斯林礼拜时被一个波斯基督教徒刺杀,终年63岁。


       3,奥斯曼被选为第三任哈里发。
       他是麦加古莱氏人,是至圣ﷺ的女婿。他年轻时勤劳好学,忠诚正直,为人聪明,善于经商,归信后,又以巨额财产支持至圣ﷺ传教。他在位的12年期间(公元644—656年),继续征服小亚西亚、爱琴海诸岛、亚美尼亚和波斯最后几次的作战活动。他最大的功绩就是统一了《古兰经》的版本,避免了经典的谬传。由于他所委派的地方官中有些人贪污腐败,于是引起了穆斯林大众的不满。起初是反对这些官员的腐败作风,随后被一些人利用,演化为反对奥斯曼统治的运动。最后以阿卜都拉•塞巴(后来的什叶派创始人之一)为首的反对派,于公元656年率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的穆斯林聚集麦地那,围住奥斯曼的住所,并在不久后把他杀害于家中,终年82岁。


       4,阿里在穆斯林社会陷入极端混乱的非常时期,被推举为第四任哈里发。
       阿里生性忠厚,同时又以刚直勇为见称,是伊斯兰教历史上一位极负盛名的领导人物。
       他继任哈里发后, 埃及和伊拉克等地的穆斯林支持或同意他的权力,但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的堂弟、叙利亚总督穆阿维耶(المعاویة)拒不承认,坚决反对。为此,他迁都库法,然而内争并未因此而息。公元656年12月,在他任职不到半年,伊拉克的两个反对者,脱利哈(الطلحة)和祖白尔(الزبر)举旗反对,并与阿依莎联合起来,以给奥斯曼报仇为借口发动了反对阿里的“骆驼战役”。
       战斗的结果是,脱利哈和祖白尔被打死,阿依莎被俘获送到了麦地那,继而,穆阿维耶又兴师问罪,反对阿里,于是穆斯林之间的内战,达到了高峰,但阿里仍处优势。然而在此关键时刻,忠厚的阿里却上了穆阿维耶谋士的圈套,导致自己内部发生了分裂,以致阿里腹背受敌,处于困境。公元661年1月,阿里被刺身亡,终年63岁。实际上他任哈里发仅仅5年(公元656—661年)。

       阿里的归真,标志着伊斯兰教史上“四大正统哈里发”时代的结束。

       四大哈里发是至圣ﷺ使命的继承人,是由至圣ﷺ任命,真主特选的领袖,他们在信仰上是极其虔诚的,在自己职责上是兢兢业业的,他们对伊斯兰教的发展和壮大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他们是至圣ﷺ最亲密的继承人,是至圣ﷺ以天堂报喜的圣门弟子,是穆斯林永远值得抓揽和学习的典范。

发表于 2020-2-25 21:05:04 | 显示全部楼层
       伊斯兰教是真主给人类的最大恩典,是严守“认主独一”的正道信仰。
 楼主| 发表于 2020-2-26 17: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伊斯兰教两大教派


       (一)、什叶派(الشیعیة)
       至圣ﷺ归真后,有一部分人认为阿里是至圣ﷺ的堂弟和女婿,所以主张应由阿里继位。阿里被刺杀后,他们又主张由阿里的儿子哈桑继位,否认穆阿维耶的合法性。后来,这些人就逐渐形成了“什叶派”(意为党派)。他们认为阿里及其直系后裔是唯一应承受正统的伊玛目者(对其领袖称伊玛目,不称哈里发)。
       他们还认为最后一个伊玛目隐匿起来没有死,在某日来临前会出来拯救人类。这一派后来又分化出若干派,较有影响的有:宰德派、依斯玛易派、十二伊玛目派、阿勒维派、德鲁兹派、七伊玛目派等。后来什叶派转入巴比伦(伊拉克)和波斯(伊朗),并成为波斯的国教。现在什叶派的教徒主要在伊拉克、伊朗和也门。


        (二 ) 、 逊尼派(اهل السنة والجماعة)   
       也称“正统派”。“逊尼”一词,系阿拉伯语的音译,原意为“遵守逊奈的人”,阿拉伯语“逊奈”的原意是“圣行”、“道路”,“行持”,这里专指至圣ﷺ的言行,即“圣行”。
逊尼派的重要主张是:承认艾卜•伯克尔、欧麦尔、奥斯曼和阿里四大哈里发为至圣ﷺ的合法继承人;《古兰经》和“圣训”是传教的根本准则;尊崇四大法学派的教法;承认“六大圣训集”是记录“圣行”的权威经典。
       逊尼派分为两个主要支派:艾施尔里耶派(الاشعریة)和玛土勒地耶派(الماتوردیة),这两派的创始人分别是:艾卜•哈桑•艾施尔里(ابو الحسن  الاشعریة)和艾卜•曼素勒•玛土勒德(ابو المنصور الماتوردیة)。
       逊尼派是伊斯兰教中人数最多,分布最广的主流派,其人数约占世界穆斯林总人数的80%—85%。

       在伊斯兰教的历史长河中,还出现过其他一些教派,如:买尔吉阿派(中庸派)、自由派、宿命派和穆尔太齐赖派等,但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派别已基本上消亡了。
 楼主| 发表于 2020-2-27 21:3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四、伊斯兰教四大教法学派


       至圣ﷺ归真后,随着伊斯兰王朝的不断扩大,穆斯林遇到的新问题也越来越多,人们已不能从《古兰经》和“圣训”的明文中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于是伊斯兰教律学就逐渐发展起来了。教法学家围绕《古兰经》,特别是“圣训”的搜集和汇编,以及对其真伪和原义的解释,出现了各种不同的主张,产生了分歧,形成了各种法学学派。但得到广大逊尼派穆斯林公认的只有四派。阿拉伯语称为:“四大买兹海布”(意为“主张”或“教法体系”)。

       (一)、哈乃飞学派(الحنفیة)
       又被称为“正统派”。这派的奠基人是艾卜•哈尼法,他原名叫努尔曼•本•萨比特(نعمان بن ثابت)。他于公元699年(伊斯兰教历80年)生于库法,原籍波斯。他是三传弟子,早年在许多再传弟子门下求学,是伊斯兰教法学的奠基者,所以他被尊称为“大伊玛目”。他的立法原则,主张以《古兰经》为根据,审慎引用“圣训”,重视运用类比法(القیاس),强调尊重执掌教法权威者(المجتهدین)的意见和裁决(الاجماع)。他因为不愿做官而被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关进监狱,由于在狱中倍受折磨而于公元767年(伊斯兰教历148年)归真,终年68岁。
       这一派后来因为人才辈出而成为当时影响最大、传播最广的教法学派系。艾卜•哈尼法有许多优秀的弟子,其中最著名的是艾卜•优素福和穆罕默德•哈桑 。我国的穆斯林基本上都遵从的这一学派的主张。


       (二)、马立克学派(المالکیة)
       又被称为“圣训派”。此派的奠基人是马立克•本•艾乃斯(انس بن المالک)。他于公元706年(伊斯兰教历87年)生于麦地那,是三传弟子,早年求学和后来的教学活动,都在麦地那。他重视圣训学,曾用40年的工夫,编写了《穆宛脱圣训实录》,这是把圣训和法学混合在一起的一部圣训实录,是从正统的逊尼派立场出发编纂法典的最早尝试。马立克的立法依据主要是《古兰经》、“圣训”和麦地那人的传统。他于公元795年(伊斯兰教历176年)归真于麦地那,享年89岁。


       (三)、莎菲仪学派(الشافعیة)
       这是一个兼重“圣训”与类推(القیاس)的学派。该派的奠基人是穆罕默德•本•依德勒思•莎菲仪(ادریس شافعی بن محمد),其父是古莱氏人,与先知是宗亲。他于公元767年(伊斯兰教历148年)生于巴勒斯坦的加沙,曾求学于马立克门下。他取前两位伊玛目之长,但偏重于“圣训”,他的立法依据是《古兰经》、“圣训”、公议(الاجماع)和类比判断。他于公元819年(伊斯兰教历200年)归真于开罗,终年52岁。


       (四)、罕百里学派(الحبنلیة)
       这派的奠基人是艾哈买德•本•罕百里(الحبنل بن محمد)。他于公元780年(伊斯兰教历161年)生于巴格达。他曾在沙费尔处求学,是著名的圣训专家。他认为立法的源泉只是《古兰经》和“圣训”,主张尊重少数人传述的正确圣训,并认为圣门弟子的话强过类比法。他晚年因反对穆尔太齐赖派(المعتزلة):“《古兰经》是被造的”谬论而被关进监狱,后来由于继任的哈里发支持正统派的主张才被释放。他于公元855年(伊斯兰教历241年)归真于巴格达,享年75岁。

       四大教法学派的奠基人都是逊尼派穆斯林中杰出的学者,他们学识丰富、信仰虔诚,在当时具有极高的威望。四大伊玛目都是我们穆斯林学习和效仿的榜样,是值得我们尊重的教法权威者。虽然他们在法学方面有一些分歧,但这只是属于学术范畴,在有关“依阿提尕得(信仰)”方面却是一致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2-29 18: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节  中国回族伊斯兰教史略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在史学界有不同的争议,但大多数学者都把唐朝永徽二年作为伊斯兰教正式传入中国的时间。唐永徽二年(公元651年)正是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在位时期,当时伊斯兰帝国已征服了南亚和中亚的大部分地方,其东北一线与中国边境相接,而且中国与波斯和阿拉伯国家的海上贸易往来日趋繁荣。在此情况下,哈里发奥斯曼派遣了一个代表团出使中国,和中国正式通使,这也标志着伊斯兰教开始在中国传播。

       中国的伊斯兰教历经唐、宋、元三朝的发展,始有“元时回回遍天下”的局面。到明朝时,伊斯兰教获得了和平安定的发展环境。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明中叶以后,便在回回穆斯林中,普遍兴起了经堂教育,各地穆斯林创办经堂学校,普及宗教教育,培养经师和掌教人才。
       进入清代,回族穆斯林人口迅速增加,在甘、宁、青和陕西、云南等地,形成一些回族的聚居区。发展至今,中国已有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东乡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保安族、塔塔尔族、撒拉族等10个民族信仰伊斯兰教,共有人数2000余万。

       伊斯兰教自唐代传入中国至明末清初,既无派别,又无门宦,统称古传老教。清初以来,苏菲广泛传入西北穆斯林地区,并逐渐形成许多苏菲门宦,回族穆斯林自开始发生教派分化。没有进入苏菲门宦的广大回族穆斯林,称为“格地目”(意为古老的)学派。

 楼主| 发表于 2020-2-29 18:32: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回族穆斯林中的四大学派


(一)、格地目


       “格地目”系阿拉伯语,意为“古老”,所以又称“老古派”、“遵古派”,普遍称为“老教”。这个派别既不反对任何门宦的“功修”,也不攻击任何门宦和任何教派的遵守,处于中间融和地位。他们严守老规老矩,重视“舍勒阿提(الشریعة)”(法定的功修),反对标新立异。

       “格地目”这个学派传播流行的时间较长,从唐朝一直到现在。他们长期受中华文化的熏陶,接受儒家思想最深,是伊斯兰教中一个比较传统的教派。

       格地目的教权组织形式,是单一的教坊制。教坊在最初含有一定聚居区域之意,在一个聚居区内,通常有一至几个清真寺,后来教坊的含义缩小,教坊变为清真寺的别称,教坊即是清真寺,一个教坊就是一个清真寺。格地目的教坊之间,互不隶属,互不干涉,各自独立,各行其是。因此,格地目的教权组织是比较涣散的。

       格地目清真寺的开学阿訇实行聘请制,乡老实行选举制。

       格地目在教义上属于正统的逊尼派,在教法上属于哈乃飞学派。他的宗教主张是重视“舍勒阿提”,对“脱勒盖提(الطریقة)”只看做是一种副功,认为只有在完美“舍勒阿提”的条件下,才能干“脱勒盖提”。此外,格地目作“讨白”(忏悔)时,当念到“真主独一”时,要举右食指,表示认主独一;在主麻时,除礼六拜“主麻”拜外,还要礼当天“撇什尼”的十拜;在每年“斋月”前一月,每户都要请阿訇念经赞圣,作讨白,即转“白拉提”;进入“斋月”后的14日要举行纪念法图买的“太太纪念日”,27日要“坐夜”;男孩年满12岁时要举行“割礼”;男女成婚时,要请阿訇念“尼卡哈”;举行葬礼时,主张以《古兰经》转“费达”;人亡过之后,每逢头七、二七、三七、四十天、百天、周年等日子,都要请阿訇干“尔买里”,搭救亡人。


(二)、伊赫瓦尼

       依赫瓦尼创建于河州(今临夏),风行于西北,流行于全国各地,是一个人数较多,而内部缺乏严密组织的新兴教派。依赫瓦尼是阿拉伯语,意为“弟兄”,又称“艾亥里逊乃”,意为“遵守圣行的人”。他的创始人是马万福,经名努哈,通称果园哈知。祖籍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果园村,东乡族。生于1849年,归真于1934年,终年86岁,葬于青海省西宁市郊。马万福原是北庄门宦的教徒,幼年在开始念经,最后在著名经师瓦里家阿訇的培养下,22岁“穿衣”成为北庄门宦的一位青年著名阿訇。

       1888年,马果园与瓦里家阿訇一同去麦加朝觐,并在沙特“海里黑巴夏”学堂学习。他在麦加兼收其他学派的主张,决心要改革中国的伊斯兰教。1892年,他从麦加回到东乡后,宣称信仰门宦不符合伊斯兰教的教义,批驳北庄门宦“导师”把教门引向邪路,并公开宣布退出北庄门宦。然后他与其他一些志同道合的阿訇一起研究宣传依赫瓦尼的主张。他们决定结为“弟兄”,以遵循《古兰经》为惟一宗旨,倡导“凭经行教,遵经革俗”,并提出《十大纲领》,俗称“果园十条”:
       (1)不聚众念《古兰经》,只能一人念,众人听;
       (2)不高声赞圣;
       (3)不多做“都瓦”;
       (4)不探望拱北;
       (5)不聚众念“讨白”;
       (6)不纪念亡人的日子;
       (7)不用《古兰经》转“依斯尕退”;
       (8)不干“台图窝尔”的“尔买里”;
       (9)对“侯空(判断)”要以简便易行为原则;
       (10)“尔买里”要自己干,别人代干不行;《古兰经》要自己念,别人代念不行。
       这十条约在1918年前后提出,成为依赫瓦尼派主要礼仪制度规范。



(三)、赛来非耶

       赛来非耶的始传者,是马得宝,他原是依赫瓦尼的著名阿訇。他于民国1936年和马麟等人去麦加朝觐,在麦加他接受了“瓦哈比耶”派的主张,并带回了一些有关的经典。回国后,他迫于压力只是秘密传播,信者不多,反对者却不少。新中国成立后,他以临夏八坊的新王寺为立足点,公开传播“赛来非耶”。
       赛来非耶的主要主张有:
       (1)在礼拜时不戴“太司达尔(王冠与缠头)”,而是戴“尔玛买(缠头)”,认为这是圣行;
       (2)在念“依尕买(成拜词)”时,只念单句;
       (3)礼拜抬手时,两手对肩,并在入拜时、鞠躬前和鞠躬后各抬手一次手,因此该派又被称为“三抬”;
       (4)领拜的伊玛目不论高念或低念《法提哈》时,跟随着必须低念,伊玛目念完《法提哈》后,跟随者要高念“阿米乃”;
       (5)反对在人归真后转“依斯尕推”或“费达”;
       (6)承认“前三辈”的教法判断,而不拘于某一学派;
       (7)只承认《古兰经》原文和正确的解释。
       赛来非耶近年来传播迅速,影响以至全国,并在甘肃的临夏、新疆的伊犁等地形成了规模。这个派别表面上虽然出自依赫瓦尼,但实际上却是“瓦哈比耶”派在中国传播的结果。


(四)、西道堂

       西道堂的创始人是马启西,经名穆罕默德•叶海亚,道号西极园,生于1857年,归真于1914年。他幼年在清真寺学习经文,11岁时又到私塾攻读汉文,并在后来考取了秀才。但他却淡泊名利,一心研究伊斯兰教知识。1901年,他设馆讲学,以汉语汉文为工具,以汉文伊斯兰教译著为教材,大开讲席,发明身心性命之理,弘扬伊斯兰教真谛。由于马启西品德高尚、学识渊博,所以追随者日增。1902年,马启西正式改学馆“金星堂”为“道堂”,以后又该称为“西道堂”。
       西道堂把自己的宗旨概括为:“本道堂根据清真教义,并综述清真教正统,以宣扬金陵(南京)刘介廉氏学说,而以本国文化发扬清真教学理,务使本国同胞了解清真教义的宗旨。”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西道堂的活动不局限于宣扬伊斯兰教义,提倡文化教育,而且还投入大量人力、财礼开创社会事业,经营商业贸易,进行农、林、牧、副业生产,别开生面地创办了一个新型的“穆斯林大家庭”。
 楼主| 发表于 2020-2-29 18:33:4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回族穆斯林中的四大门宦
  

       苏菲大约是在明末清初传入中国的,根据所传学理的不同,又逐渐演化为四大苏菲学派,即:虎夫耶学派、哲赫忍耶学派、嘎德忍耶学派和库布忍耶学派。之后这四大苏菲学派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门宦制度,也就是俗称的“四大门宦”。


(一)、虎夫耶

       “虎夫耶”,系阿拉伯语,意为“隐藏”、“低念”,其名来源于这个派在念“则克热”时,一般都要低声。它在教派上属逊尼派,在教法上属哈乃飞派,在苏菲学理上属于乃格什板迪耶。这个学派的门宦支系多,比较分散。各支系虽然都传授虎夫耶,但各支系之间没有道统传授的直接联系,都是各自独立传教和行使教权的。虎夫耶学派,大体上有十多个支系门宦。即:“华寺”、“穆夫提”、“毕家场”、“临洮”、“庆云堂”、“胡门”、“北庄”、“洪门”、“法门”、“丁门”等。
       华寺门宦:“华寺门宦”的创始人是马来迟,教徒称为“道祖太爷”。马来迟生于公元1681年,他自幼学习经文,18岁时就已开始开学当阿訇。公元1728年,他经海路去麦加朝觐,并拜虎夫耶道堂的筛海阿格来(الشیخ العقیل)为师,学习3年后,又到大马士革、巴格达和开罗游学深造。他先后研究了乃格什板迪耶、嘎德忍耶的学理,经阿格来的介绍,还拜著名学者毛拉买核都米(مولا مخدوم)为师,经其指导,完成了求学的心愿。回国时,毛拉买核都米给马来迟取了“艾比力夫图黑(ابی الفتوحات)”(意为‘开解,特恩之父’)的道号。

       阿格来送给他八样礼物:
       一,是宝剑一把,上刻“印那•凡特海拉(الا فتحنا)”;
       二,是印,上刻“安海达艾依兰•讨黑的,外力木尔塞陇特力密则呼,艾比力夫图黑(اهداء  الی التوحید والمسلسل  الصین )”(将一些人引领在主的独一上的人,是中国的马来迟);
       三,是《冥沙勒(المیشار)》;
       四,是《卯路提》;
       五,是八十本经书;
       六,是用椰枣树皮做的拜毡;
       七,是苏夫(羊毛织的衣服);
       八,是克尔白帏帐;
       马来迟于1734年归国后,声望很高,远近穆斯林都来探望这位有“尔林”的哈知。他乘此宣传朝觐收获和他的主张,并在青海循化一带讲经论道,从此开始传授虎夫耶学理,受到河湟穆斯林的拥护,成为甘青地区著名阿訇之一。
       马来迟还曾于乾隆年间劝化了青海化隆、贵德和同仁的一部分藏、汉族群众归信伊斯兰教,成为当时穆斯林中的佳话,也极大地提高了他的声望和地位。马来迟在河州、循化、化隆、西宁等地先后传教达数十年之久,教徒最多时达到40多万,名冠全国,盛行于河湟。这时马来迟年近八旬,将教权交给了他的第三个儿子,人称“三太爷”的马国宝。马来迟于1766年农历九月初八归真,终年86岁。
       华寺门宦自第六辈导师马桂源之后,就分为了两支,一支以河州马显福为传教人,1948年,马显福归真后,马显维继承了传教职位。另一支以循化依布拉黑买为传教人,依布拉黑买归真后,将教权传给了他的孙子克里木,克里木于1977年归真。
       马来迟在遵行上很严格,他除遵守“五大天命”和圣行功课外,每天还要做84拜“副功”,4万8千次赞词(则可若)。马来迟每月以3天、9天或21天时间坐静参悟,此外,每天还要念一章《古兰经》。马来迟一再强调“闹中静”的主张,就是既要静修参悟,也不能避开现实生活。他在晚年强调华寺门宦凭《古兰经》立教,《古兰经》中有的去干,没有的不要干。还要求教徒多念《卯路提》和《冥沙勒》。
       华寺门宦在晨礼之后,要念自己选编的“奥拉提”和“雅西尼”。在“撇什尼”之后要念《古兰经》第四八章。在“底格勒”之后,要念《古兰经》第五六章。在“沙木”之后,要念《古兰经》第五五章。在“虎伏坦”之后,要念《台巴勒》。一般在“主麻”前念《山洞章》。
       华寺门宦的静修默念功课,只限于教统接替人和一般好道之士,不是对所有教徒都要求干这一功课。华寺门宦的教徒归真埋葬时,以《古兰经》转“费达”。主张死者家属不嚎啕大哭,也不穿白戴孝。站“者那则”时要脱鞋。
       华寺门宦现有教众40多万,主要散居于甘肃河州、广河、和政,青海循化、西宁、云南、宁夏银川以及新疆乌鲁木齐等地。


       1,穆夫提门宦:
       穆夫提门宦的创始人是马守贞,教徒称为“高祖爷”。他生于明1633年,归真于1722年,终年89岁。马守贞在25世圣裔阿法格处接受了虎夫耶学理,并于康熙24年修建道堂开始传教。马守贞归真后其长子接替了导师之位,但其以后的传教人大都无更大的发展。
       穆夫提门宦在宗教活动上,重视上拱北、拜望导师、讨“都哇”、取“口唤”。在赞圣、纪念先辈导师时,重视点香。此外,该门宦所属清真寺的阿訇,都由导师委派,或由穆里迪推选经导师批准后,方能上任开学。
       由于该门宦的第九辈导师马云曾参加反清起义,失败后为躲避官府的追捕就化装成汉民,身带烟锅,隐身潜藏。所以,穆里迪把它当作教主的一个遵行。这种做法受到其他教派、门宦的误解,称穆夫提门宦为“黄烟教”。


       2,北庄门宦:
       北庄门宦的创始人是马葆真,教徒称为“老太爷”。他生于公元1772年,归真于1826年,终年54岁。马葆真从小在清真寺念经,后来接受了华寺门宦的教旨,成为华寺门宦的教民。公元1812年,马葆真到新疆莎车道堂拜访28世圣裔筛海乌亚尼,并被收为“穆勒什德”,开始了独立传教活动。
       由于马葆真经典学识广泛,又能苦行苦干,所以他在东乡族中信徒多、威望高、影响大,北庄门宦一时盛行于河州,传遍西北各地。马葆真归真后,长子马豪三成为第二辈导师,他的儿子阿布都小时聪慧过人,故起名“胎里会”,他6岁进寺念经,14岁就“穿衣”成为阿訇。20多岁时他和数个随从去莎车道堂拜访“导师”,不幸在奇台被误杀,后被葬于奇台顶子地方,北庄门宦也追认他为第三辈导师。北庄门宦的现任导师是第六辈,名叫马进城。
       北庄门宦对传教者的要求是:必须在完全履行念 、礼、斋、课、朝五件主命功课的前提下,再到莎车道堂拜访导师,取得传教凭证(伊扎芝(اجاز))。教徒对导师的“口唤”非常尊重,遇有婚丧和重大事情,都要去拱北上坟和求导师的口唤。他们站“者那则”时,分为二派,一派脱鞋,一派不脱鞋。在转“费达”时,也分为二派,一派以《古兰经》转“费达”,另一派用钱转“费达”。在念“讨白”时不举指。其余与华寺门宦大同小异。


        3,洪门门宦:
       洪门的创始人是洪寿林(公元1852——1937年),字海儒,原籍甘肃省景泰县。他自幼聪颖好学,终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大阿訇,后又拜凉州庄老人家为师,学习苏菲教理。1893年,虎夫耶大师凉州庄老人家临终留有遗书,确定洪寿林为继位人,他接任后,在宁夏同心洪岗子设立道堂,虔诚办教,不染政事,称为洪门或洪岗子门宦。洪寿林一生粗布着衣,素食淡茶,不聚敛钱财,凡教民施舍的“乜帖”,随手转给穷人和寺坊。他家中经常养活着30余口贫苦亲属和孤儿寡母,直到送终和嫁娶安家。同时他还重视教育事业,倡导中阿并重,兴办学校。洪门现任负责人是洪寿林的重孙洪洋。
       洪门的宗教特点,主要是十戒:即戒酒、戒放高利贷、戒卖寡妇、戒忤逆父母、戒色、戒赌、戒挑拨是非、戒贩卖毒品、戒盗窃、戒欺侮孤儿。洪门还重视谢赫的“口唤”。同时重视念“讨白”,每逢节日教民都要请谢赫念“讨白”,求恕饶。


(二)、哲赫忍耶

       哲赫忍耶是我国伊斯兰教各门宦中人数最多、传播地区最广、教权比较集中和巩固、流传时期最长的门宦之一。它始传于循化和河州,发展于宁夏南部,而遍及新疆、云南、河北、吉林和山东等省。
       “哲赫忍耶”一词,系阿拉伯语,意为“公开”、“显露”,故又称其为“高念派”。创教初期,曾被华寺门宦指为“新教”,意指乃格什板迪耶的教门正统传承,它常守从至圣ﷺ上传下的礼乘,道乘,真乘的一切原本善功,在念“万物非主,唯有真主”左右摇摆头而言。哲赫忍耶在教派上属于逊尼派,乃格什板钉耶正传,教法上属于哈乃飞学派。它的主要特点是:规定了聚礼(主麻)的拜数,主张礼10拜,而其他教派门宦主张礼16拜,8拜,6拜。
       反对掌教人、阿訇利用施舍聚敛财富,主张施舍者和受施者都依经据典;主张教门传贤不传子,子贤也可传;教权实行集于全品定盘星导师一身,以道堂、教区和教坊三级制,形成以定盘星导师、热依斯,品学兼优的阿訇学者和门人的管理体系,以《古兰经》,圣训,经注教法为依据,以苏菲乃格什板钉耶为道境,以至圣ﷺ传承体系上全品的毛拉谢赫为框架中心的正道体系。

       1,马明心
       苏菲乃格什板迪耶正统教门在中国的第一辈导师,教徒称为“道祖太爷”。马明心,字复兴,名真卫,经名依布拉希买,道号“维尕耶•屯拉海(意为维护主道的人),祖籍甘肃阶州(现武都)。生于公元1719年,被害于1781年农历3月27日,终年63岁。
       马明心未出世之前其父就已归真,年幼时,母亲和祖父也相继逝世,孤苦伶仃的他只能和叔叔相依为命。8岁时,叔侄俩结伴去麦加朝觐,不料在也门偶遇龙卷风,他被大风刮到也门谢赫沙孜林耶道堂门前,与叔父分散,“谢赫”穆罕默德•布录•瑟尼收他为徒。他在也门不仅接受了沙孜林耶的学理,得到了全品谢赫毛拉的真传提拔,终成一名全品的,真知超凡的导师,后来奉师命回国光扬圣道。

       马明心临回国时,布录•瑟尼给他传授了沙孜林耶道堂的宗旨,送给他《沙孜林耶道堂史》、《茂路提》、太斯比哈,拜毡、手杖、靠背、一个碗和宝剑,命他以三乘为基础,并授意高念赞词和“则可热”,特别叮嘱他:“你回到‘随尼’,把我们尊贵的教门取名‘哲赫忍耶’,你在中国再传八辈”,同时他还带回了《古兰经》、《穆罕麦斯》和《买达依哈》,以及100个小石子和10个大石子,作为传教的凭证。

       马明心先在青海循化传教。由于他品学兼优,真知慧觉,信仰虔诚,所以有很多穆斯林都追随他的教门。马明心回到河州后,继续传教。于是他四处避居,最后定居官川马家堡。此后甘、青、宁及云南、山东、河北等地的好道之士,千里来访,名人学者,都来探经论道,于是该地成为哲赫忍耶的传教基地。教徒又称哲赫忍耶为官川门宦,称马明心为“官川阿则子”(‘尊贵之人’之意)。
       后来,灾难来临,马明心的妻女被流放到新疆伊犁,儿子被流放到云南边远地区,大儿子马顺清被充军到云南的他郎寨(今称‘墨江’),称为“他郎太爷”二儿子马顺真被充军到云南抱母井(今称‘镇沅’)地区,被称为“抱母井太爷”。拱北在云南省普洱市(即:思茅),义子古城老祖,现拱北在云南省通海县的古城。

       2,穆宪章
       马明心遇害后,穆宪章接替他成为哲赫忍耶的第二辈导师。穆宪章,又名穆大,道号伊玛目•阿兰,甘肃平凉人,生于1745年,是马明心的高足和助手。他本是格地目学派穆斯林,后陶醉于马明心的主张。他为人忠厚,好学上进,深受马明心的赏识和哲赫忍耶的拥护。他于1812年农历5月17日病故家乡,终年68岁。归真后葬于平凉南郊,教徒通称他为“平凉太爷”,其墓地被称为南台子拱北。

       3,马达天
       穆宪章归真前,将教权传给了灵州的马达天,成为哲赫忍耶第三任导师。马达天是灵州七巴巴的独生子,道号古土布•阿兰,生于1757年。七巴巴和穆宪章同是马明心的高足弟子,马达天是穆宪章的学生。他接任导师时,清廷对哲赫忍耶的禁锢已经有所松弛,哲赫忍耶的传教活动开始恢复。于1817年农历9月6日在吉林船厂身亡,终年60岁。他亡后被葬于船厂的东山,被称为“船厂拱北”,他也被称为“船厂太爷”。

       4,马以德
       马达天被捕后,教权被传给了长子马以德,成为哲赫忍耶第四辈导师,马以德,道号哈各根贡拉,生于1780年。他才学兼优,智足多谋,发展穆里迪,修建道堂,并派出“热依斯”分管新疆和云南教务,使哲赫忍耶得到了恢复和发展。马以德于1849年农历4月8日逝世于西吉,穆里迪们称他为“四月八太爷”。葬于宁夏金积的洪乐府,他主持教务达32年。

       5,马化龙
       马以德归真后,他的长子马化龙接替教权,成为哲赫忍耶的第五辈导师。马化龙,道号赛义德•束海达伊(意为殉道者的领袖),他生于1810年,自幼在名师处学习经文,及又常在各地行走经商,所以具有丰富的宗教知识和社会知识。马化龙借机一边经商,一边传教,因而信众之多,活动地域之广,均超过前几任导师,成为继马明心之后,哲赫忍耶的第二次大发展时期。
       同治9年11月,马化龙认为“只有以我一家少数人之死,换得回回多数人之生”,所以率九族共300余人自投清廷,并于同治10年(公元1871年)农历正月十三日被凌迟处死,享年62岁。
       与马化龙一起被凌迟处死的还有他的弟弟和几个子侄,他的男女亲属被发配到闽广为奴。
       马化龙的头埋于张家川,被称为“宣化岗”,他的身体被葬于吴忠。哲赫忍耶教众对马化龙一家的深切怀念。为了纪念他,哲赫忍耶教众不称其名,而尊称为“十三太爷”。

       6,马进城
       马化龙遇害后,他的两个孙子马进城和马进西因为年幼。公元1889年12月29日,马进城归真于汴梁,终年25岁。他去世之后,哲赫忍耶追认他为第六辈教主,被称为“汴梁太爷”。马进城之后,哲赫忍耶因为教权继承问题产生了分歧,继而又因此分裂成两支系。其中拥护马元章的被称为“北山支系”;拥护马进西的被称为“南川支系”,也叫“板桥支系”。

       7,马元章
       道号随迪贡拉•穆罕默德•奴尔(意为忠于真主的人)。他生于1853年,是马明心的四世孙。他的父亲马世麟是马化龙在云南的“热依斯”。尊称“云南老三太爷”,马元章聪慧有智,阅历较多,擅长交际。他除攻读伊斯兰经典外,还博览诸子百家和史籍文物,是哲赫忍耶历代导师中通经、汉两文并有著作的惟一人物。所以哲赫忍耶在他的领导下,走上继马明心和马化龙之后的第三次极盛时期。1920年11月8日,甘肃发生大地震时,马元章在西吉遇难归真,终年68岁。他去世后被安葬于张家川宣化岗,教徒尊称他为“沙沟太爷”。

       8,马震武
       马元章归真后,四子马震武继承了教权,被称为“本光阴太爷”,这一支系因以宁夏西吉为传教基地而被称为“沙沟支系”。

       马进西,字锐恒,是马化龙的孙子。他为人简朴、诚恳,经、汉两通,还会一些医术,经常给回、汉群众号脉看病,影响较好。他成为哲赫忍耶板桥支系代第七辈导师,后来迁居宁夏吴忠金积板桥,并建立了道堂,马进西于1940年病故,他被教众尊称为“板桥太爷”。他归真之后,他的十子马腾霭继承了教权,又叫“板桥十爷”。现在“板桥支系”的导师是马国权。

       哲赫忍耶在继承教权时,以“传教衣帽”为象征。称为:“至圣ﷺ的王冠,绿袍”。以至圣ﷺ的显迹为凭据,以三乘为判断。据说马明心回国时,他的老师布录•瑟尼送给他宗教用具和经典,让他在中国传播哲赫忍耶学理,并一再嘱咐哲赫忍耶学理是正大光明之理,要广泛宣扬,让更多的人奉行。据说有一件衣服是阿拉伯式的绿色宽大长袍,前胸后背写有阿文,每逢正式继承教权和盛大节日干“尔买里”时才能穿。哲赫忍耶的满拉“穿衣”时,也穿一次类似的衣服。帽子俗名“六合帽”或叫“六角帽”,是哲赫忍耶的一个明显特征。六合帽的形状像蜂巢形的屋顶,六合帽为三层,帽顶是尖顶,一个用布条或丝线编制的疙瘩,代表‘真一品’;六边,是六块等边三角形布条构成,表示坚信“六大信仰”,六方是帽圈由一块宽二寸的布条构成,表示“口唤一统”,即:万事完全统一在全品谢赫毛拉的口唤之下”。即:道包天地人包道;口唤一统复命行。
       ‘ 真一品 ’是说明真主的真一品,至圣ﷺ的真一品和定盘星导师的真一品。 它是至圣ﷺ的王冠,称 为“تاج النبی” ,相似真主的阿勒世天蓬形象 。

       哲赫忍耶门宦,主张先念后吃,吃念并行,但不能未念就先吃,必须念后再吃。教众家中请阿訇念经时,一般必须先念《古兰经》,再念《买大依哈》。在干“尔买里”时,点香也有一定的规矩,经桌上陈设三个香炉,中间大的插一只粗香,两边小的各插两只稍细的香。参加干“尔买里”的人,都要围绕经桌跪成一个圈子,把这个场面叫做“达依勒”,念时由一个人领念,其余人跟着念,秩序严谨肃穆。

       哲赫忍耶在晨礼之后,要念“奥拉提”,在“底格勒”之后也要念“奥拉提”,每晚“虎伏坦”后,要念五段《穆罕麦斯》,33天念完。在埋葬亡人时,在亡人面额上写“清真言”和首头(即:传承体系的念头)。胸前的“皮拉罕”(背心)上写哲赫忍耶从至圣ﷺ传承体系上的一些“先贤”的尊名,并且要戴“六角帽”。一般认为谢赫毛拉亲自写的“皮拉罕”最好,万一求不到谢赫毛拉的亲笔,才由阿訇代写。


(三)、嘎德林耶

       “嘎德忍耶”系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能者”,教派属逊尼派,教法属哈乃飞学派。12世纪为伊朗人阿卜杜里•尕迪尔•吉依拉尼(عبد القادر الجیلان)所创,盛行于巴格达。是苏菲中比较大的一个教团,后分两支:一派主张结婚修道:一派不婚配,出家修道。

       教众主要分布于西北五省(区)和四川等地。嘎德林耶的分支门宦是:大拱北、灵明堂、明月堂、文泉堂、撒拉教、韭菜坪等。

       大拱北门宦:大拱北是嘎德林耶在中国的主要继承和传播者之一。它是一个教徒较多,拱北林立的特殊门宦,教民有8万余人。大拱北的创始人是祁静一,道号西拉伦丁(教门的新月),生于1656年农历九月十九日。自幼学习经文,后拜华哲•阿卜都•董拉西为师,接受了嘎德林耶的主张,并在各地大力宣传,一时从者无数。他于1719年归真于西乡鹿龄寺,终年63岁。

       大拱北声称除遵行《古兰经》和“圣训”外,必须静修、参悟,否则不能达到认主、近主的目的。静修功课是坐静,默念“则可热”。要做静修参悟功课,须不娶妻室,远离家乡,在深山幽林中从事“静修”,但只限于出家人。一般教徒只信仰祁静一和有德行的当家人,每遇三灾八难,即到拱北点香,求助“道祖”相助,不要求和“出家人”一样静修。大拱北没有导师,也无掌教,每处拱北都要推选当家人一人主持和管理教务。大拱北的三个重要拱北内,都建有小型礼拜寺,聘有开学阿訇,出家人早晚除给祁静一等的拱北或静室点香念经外,还在拱北内的礼拜寺做礼拜,大拱北的教徒去世后,家属先去拱北点香,祈求道祖搭救。

       灵明堂:灵明堂的创始人是马一龙,字灵明,生于1853年,世居兰州市西关海家滩。幼时念经,及长读诗书,通晓阿、汉两文。后来接受了新疆静杜子巴巴传来的喀什道堂大香道祖所传的也门乃格什板迪耶的教门和传教凭证,还接受了嘎德林耶的学说。马一龙生前的追随者较多,他在归真前把传教权和传教凭证交给了单子久,单子久后来又把教权传给了汪寿天,现在灵明堂的主事人就是汪寿天。
       灵明堂的宗教仪式与华寺门宦基本相同。


(四)、库布忍耶

       “库布忍耶”系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至大者”,源于中亚人纳吉姆丁•库布拉所创的库布拉维教团,教派属于逊尼派,教法上属哈乃飞学派。据传第一个将库布忍耶传入中国的是一位名叫穆呼印地尼的外籍传教士,他从新疆来到甘、宁、青传教,最后于明末清初定居河州东乡大湾头传教,改姓张,号玉皇,字普吉,成为东乡族的一员。他和他的儿子发展了不少教众,有东乡族,有回族,也有皈依的汉族,其子孙相袭至今已传到14辈,俗称张门或大湾头门宦。

       张门的教理及礼仪,主要是:除以《古兰经》、“圣训”为信仰之本外,主要学说是静修复命,浑化归一。要通过履行天命五功和静修参悟达到“天人合一”的目的。干“尔买里”时,除念《古兰经》外,还要念《卯路提》和《麦大依哈》。站“者那则”时,先由教长站,然后阿訇站,站时不脱鞋,举“都瓦”,抹两次面。
       张门教权较松弛,世俗特权不大,现有14支传教,各行其事,互不干涉。张门的教徒不多,2万余人,主要分布在东乡和康乐等地。
 楼主| 发表于 2020-3-3 20: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十三派人归宿


       至圣ﷺ说;“犹太教将分七十一派,基督教将分七十二派,我的教生将分为七十三派,其中七十二派(任性妄为)落入火狱,只有一伙进入天堂,它就是大众派”。
       ——见《塔志圣训集》第一册39页


皆入火狱的七十二派是:


       说某一时光阿里是圣人的。

       喜阿里超过其他三位大贤的。

       不承认(至圣ﷺ显光前的)每个时代都有圣人,而至圣ﷺ是万圣的封印者。

       不承认阿布杜·穆塔利布之子安巴斯是伊玛目的。

       不承认有明知未见的当代师表,不跟随干罪的伊玛目礼拜的,只承认哈桑是继位人的。

       相信邪说附体的。

       咒骂至圣ﷺ和配贤的。

       相信轮回转世的。

       主张与穆斯林的官长、领袖敌对的。

       诽谤大众派、正统派的。

       反对摸皮袜的。

       咒骂四大贤的、否认至圣ﷺ辅士的。

       怀疑发图麦比阿伊莎更贵的。

       贬低至圣ﷺ,说至圣ﷺ要其他人相助才能完成使命的。

       在至圣ﷺ、辅士、穆斯林上用丑恶绰号的。

       否定休息拜是圣行,反对副功的。

       认为三休妻子不成立的。

       认为拜中不须把右手抱放在左手上的。

       穿黑衣念呼图白的。

       忙于参悟、忙于日落是礼拜为圣行的。

       主张见星星开斋,推后开斋的。主张不睡觉比睡觉强的。

       认为正信、干办、举意、圣行是主观产生的。

       认为前定是妄为,不是真主的定然和安排的。

       无故增加小净,在净下上增多、大净上无故加洗的。

       积钱财否定天课为天命的。

       反对好歹来自于真主,沽名炫耀的。

       否定自由选择的。

       认为正信是被造的。

       认为《古兰经》是神话的。

       认为活人不能搭救亡人,《古兰经》对亡人无益的。

       认为说情搭救不存在的。

       否认至圣ﷺ登霄的。

       否认文卷、审算、天秤、过仙桥的。

       说干罪的穆民在天堂和火狱的隔墙上,不受罪刑,不受恩典的。

       说天仙比穆民贵,信士和外道的理智相同的。

       否定在后世能心眼见真主的。

       否认外哩或否认外哩的显迹的。
       “外哩啊!拒绝你们确是拒绝真理,承装你们确是承装真理,拒绝传替之品的人是抛弃了援助”。——见《鲁白》第二册387页
       “背离外哩和学者中的道长毛拉,确是抛弃了两世的幸福,割断了临真近圣的福利”。——见《鲁白》第五册466页第三行
       “只有卡废勒和伪信士才轻视外哩”。——见《鲁白》第三册447页倒7行

       否认主命或否认礼乘中的一件或否认全部的。

       否认真主的原造,或否定造化之主,认为给衣禄前无真主(否认无始)。

       说真主有形象有方位(否定能知的大能,说“有、无”德性的定夺的大能的)。

       说真主无德性不能叫有就有和无中生有(认为世界本来就有的),认为没有珠宝里面有珠宝的。

       说天堂中的人死了,醉了,睡着了,被杀之人的寿岁不是死人的寿岁。

       否认苟亚迈替的显迹,否认旦扎里、野朱者、买朱者出世的。

       否定伊玛目*出世和尔萨降世的。至圣ﷺ说:“他将出现,他白云盖顶,天仙在云中高喊:‘这个人就是*伊玛目,你们跟随他吧’”。至圣ﷺ说:“只要世界存在一天,真主必延长这一天,直至差遣具有圣品的人,或者从我家族中差派一位真人。他的名字符合我的名字,他父亲的名字符合我父亲的名字。他在位时,大地充满公道,如同一起充满暴劣行亏一样。”——见《塔志》第五册311-312页

       说智慧贵过于知识或一致的,说至圣ﷺ不能听见真主的话的。

       说阿勒世是在上面,幔帐阻挡听见,仙碑是一切教法的集中点,仙笔是定然的。

       说至圣ﷺ为圣前不是圣人,死后也不是圣人的。

       认为降示启示前穆民和卡废勒无区分,至圣ﷺ从干罪上不受保护,说至圣ﷺ有缺点错误,也有弄错的时候的。

       认为衣禄没有非法的(认为凡是衣禄都是合法的)。

       说归信未见是虚假的,说至圣ﷺ不能知未见的。至圣ﷺ说:“在登宵之夜在我的喉咙中被滴了一点,我全知过去和将来的。”谁说真主的先知不知未见,谁已走错了路。——见《鲁白》第三册43页

       说受造物无法度,《古兰经》、圣训不一定可靠的。

       说只有前定,没有选择,死后无还报,由前定之主负责的。

       否定前定,认为只有选择的,说女人如风,只要无丈夫,观看是合理的。

       说无需中介,无需发口唤的人,穆斯林不需要导师的。真主说:“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当敬畏真主,你们当寻求一位亲近主的介绍,你们在他的道中奋斗,以便你们成功。”(5:35)只能凭介绍(中介、引进者)才能接续于真主,介绍是真乘的学者和道乘的道长。——见《鲁白》第二册388页

       真主说:“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当服从真主,服从使者,服从你们中发口唤的人。”(4:59 至圣ﷺ说:“谁违抗主事人(发口唤者),谁就已违抗了我。”发口唤者真正所指的是接续的道长。道长也是天经、圣行的主事人。——见《鲁白》第二册229页

       反对探望圣陵、先贤、外哩、尊者,而且反对探望穆斯林先人的坟的。
       须知:探望圣陵是最大的功课(临真、奉献),是最有希望的善功,也是通向高品的捷径。——见《舍瓦西独力哈格》39页
       论尊贵,探望万圣、外哩、学者都是一样的。——见《舍瓦西独力哈格》45页

       反对或歹评或否认阿里,认为他反对了穆阿威耶的。

       认为干罪无伤,顺从无益,朋友(外哩)不罪刑朋友,真主是朋友的。(外哩一词义为朋友)

       认为参悟可代替修功办道,认为知识成了干办的。

       主命圣行上,重视圣行,轻视主命;应当的和副功的上,轻视应当,或只重视主命,轻视圣行、副功和礼节的。

       否认野必劣厮的被造,认为正信是自造的,认为人是木偶行为,不是自己做,都是真主做的。

       否定先天立约:“我是不是你们的主”之时的。

       否定《古兰经》是真主的语言,或歪曲断章取义和私欲注解的。

       否认停止的《古兰经》和礼乘中禁止的(如拜中说话、抖动、歪斜、外加动作等)。至圣ﷺ说:“《古兰经》被降在七个字上。每节天经,有表有里。每一节有一项法度和显现的机密”。——《米什卡提》35页16行

       至圣ﷺ说:“每百年真主为这个民族差遣一位贤人来复兴它的教门。”至圣ﷺ说:“每个时代负有这个学问的人是全美者,他取弃了无理之人所篡改的、败坏之人所增减的以及愚昧无知之人所注释的。”——见《米什卡提》三十六页

       认为坟中无考问,无仙池,否认至圣ﷺ和穆萨圣人与真主交言,或认为“人人都能近主”、“人人都能与主交言”的。

       认为念清真言外再无天命,可随心所欲,可干好干歹,认为行为相反意念的。

       认为真主以自己的形象造化阿丹的。

       认为阿勒世是真主的座位,两脚在库勒西上的。

       否认真梦,对配贤、道长、外哩、师表等有怀疑或隐昧的。

       说不能见主的,或今生就可以见主,或说外哩贵于至圣ﷺ,或只要爱主就可以放弃主命的。

       反对攻修后祈祷,或反对祈祷,或自以为叩头时当祈祷的。

       认为至圣ﷺ不能封印的,或隐昧至圣ﷺ的使命,说感应是一把剑,或是邪法魔术、神类的,造做的。

       否定至圣ﷺ所行的规矩,否定古都斯圣训,否定类比的等等。

       这七十二伙人皆进入火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圣传真道网

GMT+8, 2024-3-29 17:2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