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85528|回复: 5

【心灵旅程】苏菲的索居与僻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0-10 21:5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苏菲的索居与僻静
“索居”与“避静”在字面上是寡居和独居之意,在苏菲之道的脉络中,则表示一个打算退隐的入门者,在一位精神导师的指导和督促下,将他(她)所有的时间奉献在礼拜真主上。他(她)在所有错误的信仰、晦涩的思想与感觉、以及将他(她)与真理分隔开来的概念和想象中寻求净化,他(她)的心门对所有非真主的事物阖上,并透过其内在能力的舌头与他对话。
避静是索居的一个面向;简朴则是另一个。索居的第一个步骤需在四十天内完成,因此被称为“四十天简朴期”。当精神导师要带领入门者进入索居时,他会带他(她)到一个安静的房间,在那里为入门者祈求其能圆满达成,然后离开。而入门者在那个房间里过着简朴的生活,完全独处。在那个避静的房间中,他(她)几乎断绝饮食,视此为一扇开往接近真主的门。在那儿,肉体的需求减少了,变得有节制,欲望被忘怀了,所有时间都奉献在向真主礼拜、冥想、深思、祈祷和恳求上。

在避免与人接触和简朴这方面,索居可以追溯至苏菲之道的早期时代,甚至到伟大的众先知的时代。许多先知和圣者们,尤其是那位人类之光(愿真主予他祝福与救赎),皆把其生命中的大量时光用来避静。然而,他们最初的索居和避静系统都已随着时间发生意想不到的改变。很多人以着各式各样的方式来实践先知易卜拉欣(即《圣经》中的亚伯拉罕)的避静、先知穆萨的“四十天简朴期”、先知尔萨的简朴、以及众先知后代的索居,却也因此令众先知的索居和避静系统产生某些改变。
不过,此种改变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很自然的,因为避静和个人的心情、脾气、及精神素养有关,故只有完美的精神导师才会知道和决定一个入门者需要避静多久、或在什么情况下才能避静。鲁米在初学的早期,曾为了避静经历过许多“四十天简朴期”。然而,当他找到一位真正的完美导师时,他便离开了避静,转而寻求与人为伴。而在他之前与之后的许多人,也都较喜欢和人们在一块儿,而非避开他们。

至于索居的另一个面向——简朴,意思是勒紧对欲望的满足感,然后督促精神提升至人性完美的程度,那才是精神最迷恋的。[由于精神来自于真主,所以它自然会渴望着他并且醉心于完美。而另一方面,肉体的灵魂或自我,醉心的事物却是动物性渴望。]唯有透过简朴,肉体的自我才会受到约束,被迫弃绝罪恶的冲动与热情而臣服于真主的诫律,被迫采用谦逊而成为花圃里的泥土:
要像土壤一样,以便玫瑰可以在你之中生长,
因为除了泥土之外,再无其他媒介可以让玫瑰生长。
一个人可以透过简朴得到某些神的恩赐。有些人会用高度的道德来装饰其知识,并用诚恳及纯粹的意图来装点其宗教行为,藉以取得他们与真主和他人间的合宜关系。另一些人则发现自己在这条路上以及他们与“主”之间的关系中摇摆不定,因此不断地寻求各种可以更接近他的道路。另外还有一些人,就如同刚出茧的蛾,他们将生命花在精神存有上,并视这些精神存有为其刚刚触碰到之天园世界里的蝴蝶。

索居的本质是,入门者不得寻求真主至乐之外的事物,然后必须持续地满怀期望、等待神的恩赐。在等待恩赐之时,入门者不得懒散,反之,他还必须睁大着心灵之眼等待,以最高的谨慎和兴奋等待,以不致错过任何可能流入他(她)心灵中之神的启发或恩赐。他们必须以有如真主亲临眼前般的礼貌和仪节来等待。以下马卡尼·胡赛因·胡赛因先生的描述即非常合宜地表达出这个意思:
清洁你的灵魂之泉,直到它完全纯净。
将你的眼睛定在你的心上,直到你的心变成眼睛。
丢弃怀疑,将你的心壶放入泉水中。
当心壶充满带来愉悦的水时,

你便退下,把它献给他的家的“拥有者”。[家的主人即真主]
当你留下它后,无疑地真主便会驾临他的家。
千万不可让罪恶之贼进入你的心宅,
因为一旦他进入了,要再送走他可就难了。
的确,真主毫不受限于时空,他与信仰者的关系便发生在信仰者的“心灵之坡”上。因此,心灵的“翡翠山丘”或“山坡”必须时时刻刻准备好接受他的彰显,他的彰显就有如波涛一般一次次地打上岸来。埃尔祖鲁姆的易卜拉欣·哈奇说:国王可能会在夜间降临“他的殿堂”。
“全能真主”对先知达伍德宣告:为“我”保持那个家的空旷,如此“我”便能降临其中。有人把“保持心灵的空旷”阐释成扫除心中一切非真主的事物,使其纯洁,同时,在没有优先考虑到真主的愉悦前,便不与他人产生关系。以下鲁米的话语最足以表达这一点:
一个聪明、敏感的人较喜欢水井的底部,
因为灵魂会在(与真主同在的)索居之处找到愉悦。
水井的黑暗总比造成黑暗的人好。
而抱住别人大腿的人,永远都不能用头脑抵达终点。
一个人必须离群索居以避静,但绝非离开那“至爱者”。
皮毛会在冬季磨损,而非春季。

既然避静的目的是在于净化那并非导向真主之爱的心灵,以及永远与那“至爱者”同在,那么居于人群中的人,只要他们总是感觉到真主就在身旁,抑或持续在多元性中去辨识“神之独一性”,就可以被视为一直在避静中与真主同在。反之,倘若一个人离群索居,把时间花在避静,但却未净化其心灵中之非真主事物的挂碍,那他们所做不过是一种欺瞒。
那些总是感觉到真主就在身旁的人,是不需要离群避静的。这种人,以鲁米的话来说,就好像是把一只脚定在神的诫律上,以此为圆心,然后转动另一只脚,就好比罗盘的针一样,绕着世界打转。他们每一刻都在体验着起落升降。这才是众先知与圣者所认知及钟爱的避静。
“全能真主”曾对先知达伍德说:噢!达伍德,你为何要离群避静呢?你为何要独居呢?达伍德(愿平安降临予他)回答道:“主”啊,我是因祢之故才弃绝人们的陪伴的。结果那“全能者”警告他说:永远保持警觉,但不要远离你的弟兄。不过,你自己得离开那些对你无益之人的陪伴。
发表于 2019-10-11 18: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山
发表于 2019-10-11 20:2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水井的黑暗总比造成黑暗的人好。

发表于 2019-10-11 20:28: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生寻求净化   
发表于 2019-10-11 22:05: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18 08:47:07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自己得离开那些对你无益之人的陪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圣传真道网

GMT+8, 2024-3-29 08:0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